在現實的PPP操作中,國有企業參與度遠高于民間資本。
一個例子是,財政部第三批已簽約的PPP示范項目中,完成簽約的198個項目投資額為3733億元。其中民企參與的項目,僅占到已簽約項目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這一背景是,今年來民間資本投資普遍低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表示,民間投資是經濟增長活力的標志,但是當前的投資結構卻呈現出國有資本投資增速高,民間投資低的不合理局面,六七月國有資本增速20%,民間投資出現負增長,8月回升至2%,仍非常低迷。
而對于主推PPP模式的地方政府而言,在社會資本的選擇上,融資能力強、信用度高的國企也似乎更受青睞。
“‘十二五’期間陜西有兩條高速公路由民營企業建設,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最終都沒有按計劃通車,成為全省高速公路的短板。”在12月1日的論壇上,陜西省交通廳一位官員直言,交通建設項目具有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盡管一些民營企業具有投資的實力和意愿,但是隨著項目的推進,民營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很難保障,因此“十三五”期間全省的主要高速PPP項目,仍將主要選擇和大型國有企業合作。
“社會上普遍認為民企參與PPP很困難,但實際情況仍是有一定出入的。”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表示,國家發改委1020個PPP項目公示候選人中,投資總額為1.73億元。其中,民營企業牽頭或單獨中標的項目為561個,占比55%,國企占比459個,占比45%。
但韓志峰也指出,在總的投資規模上,民營企業的確占比少,規模較大的PPP項目仍由國企占主要地位。
“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對于吸引社會資本至關重要,所以政府在制定PPP項目時不應‘貪大’。”他表示。
據了解,發改委PPP項目庫已簽約落地的PPP項目上, 10億元以下的PPP項目占到了73%,10億元以上的只占2%。另外從行業上看,落地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污水垃圾、供水供熱、城市燃氣三大領域,占比超過60%。而這些項目都有著具有穩定的回報機制,項目能夠產生現金流的共同特點。
對于如何吸引民間投資參與PPP項目,韓志峰提到,可以在PPP項目中推動混合所有制、鼓勵民營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參與。此外,還可以把分散的民間資金通過設立基金的形式集中起來,以股權投資等方式投入到PPP項目中。
“目前發改委正在研究設立PPP專項企業債券。”他表示。
PPP稅收優惠政策將公布
由財政部主導的PPP全國運作標準和透明度管理、PPP稅收優惠政策兩個文件即將公布。
“今年實施房地產調控以來,穩增長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根據測算,為了保證GDP 6.5%的增速,基礎建設投資需要15.6萬億元,增速為18.87%。所以,帶動經濟增長仍將主要依靠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投資則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
在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看來,現在PPP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地方政府企圖用PPP模式解決全部或主要的基建融資需求,導致PPP實施比例過高。同時,重建設輕運營,忽視公共產品全生命期成本管理。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繞過PPP規范程序而發明的“變通方法”,比如按照采購服務方式進行大量項目包裝和融資,為地方債務留下新的隱患。
張燎表示,這些運作失范的根源,就在于PPP頂層制度的缺失,建立盡快完善PPP頂層設計。
據了解,對于PPP的頂層設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將“分工不分職”,共同推進相關公共政策的制定。
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指出,財政部已經將相關立法研究成果提交給國務院法制辦,未來國務院將采取先出臺PPP領域的條例,再出臺PPP領域法律的路徑,來完善PPP法規體系。
記者也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由財政部主導的PPP全國運作標準和透明度管理、PPP稅收優惠政策兩個文件即將公布。
此前,財政部下發了《關于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建議》的意見征求稿,建議對于PPP項目主要是兩個環節免稅:免除PPP項目在項目公司成立階段發生的有關資產轉移所涉及的稅收,免除PPP項目執行到期后發生的有關資產轉移所涉及的稅收。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期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現在PPP項目存在難以享受現行的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契稅等優惠政策、針對公共服務的稅收優惠對象難以涵蓋全部PPP實施范圍、對公共服務等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期限較短,難以滿足PPP項目期限長的問題。該報告建議,探索建立與PPP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