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財政部牽頭成立的中國PPP基金與內蒙古、吉林、江蘇、河南、海南、貴州、陜西、湖南、寧夏9省區簽署合作設立省級PPP基金協議,基金總規模437億元,共有164個PPP項目。
按照協議,中國PPP基金出資385億元,9省區政府共出資52億元,將撬動5900億元的社會資本投資上述項目。
隨著國家級PPP基金發力,今年以來地方的PPP基金籌建亦“如火如荼”,總規模已接近1萬億元。萬億規模的PPP引導基金也將發揮杠桿作用,加速推動各地PPP投資。
2016年11月30日,財政部PPP項目庫入庫項目10685個,投資額12.7萬億元,無疑是中國一大體量的經濟事件。但在實際操作中,民間資本參與PPP不積極、簽約率低等問題,也需要在頂層制度、法律法規完善等問題上進一步完善。《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目前PPP立法正在推進中,隨后也將公布PPP稅收優惠政策。
民資參與PPP困境待解
在現實的PPP操作中,國有企業參與度遠高于民間資本。
據財政部信息,中國PPP基金自7月正式運營以來,累計簽約金額已達到517億元。
注冊資本1800億元的中國PPP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4日,是由財政部聯合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集團、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集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人壽共同發起設立。
中國PPP基金董事長周成躍表示,基金投資規模一般占項目總投資的5%到6%,主要起到“增信”作用,帶動其他社會資本跟進。
以簽約的海南省的子基金為例,其名稱為“中政企海南省環境清潔發展基金”,基金規模為45.02億元。中國PPP基金投資40億元,海南省政府出資5億元,基金管理公司認繳0.02億元。這一基金將專門用于該省的重點PPP項目建設。
隨著國家級PPP基金發力,近期各地的PPP引導基金也呈現出加速之勢。
“在當前經濟下行持續壓力較大、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推廣PPP模式尤為迫切和重要。”12月1日,陜西省副省長莊長興在西安舉行的“中國式PPP高峰論壇”上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陜西省PPP入庫項目共有996個,總投資近9300億元。但陜西的PPP建設與東部仍有差距,后期將深度挖掘大項目,加強政策引導力度。
而在12月2日的簽約中,陜西省簽約項目達到28個,項目數額居于首位。
“我們有土地、有政策,就是缺乏資金。”陜西一家開發區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城投公司的政府融資功能被剝離,地方政府為大項目尋求新的融資渠道更為迫切,引入省級和市級背景的PPP基金,更有利于發揮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
記者了解到,由陜西省財政設立的“陜西省PPP融資支持基金”還在籌建中,但是一些地級市的PPP基金已經啟動。
11月18日,渭南市政府簽約15只基金。其中,首期規模為50億元的“渭南市PPP支持與合作發展基金”由渭南城市投資集團和浦發銀行發起,投資于省市級PPP項目。
另外,該市還設立了“渭南市PPP項目財政引導基金”,由渭南市財政局與深圳前海吉星全創投資有限公司發起,首期規模30億元,主要投資PPP項目。
而就在不久前,由陜西金控集團和銅川市財政局、銅川市開發投資公司發起的銅川市財經發展基金成立,下設84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與PPP基金和24億元的銅川市產業發展基金。該子母基金由陜西金融控股集團下屬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基金管理。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現在中央和地方的PPP引導基金總規模接近1萬億元。
政府基金增信PPP引資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現在中央和地方的PPP引導基金總規模接近1萬億元。
隨著PPP引導基金的參與,有助于打破社會資本躊躇不前的局面。但由于PPP本身具有的存續期限長、風險大、收益低等特點,民間資本參與PPP積極性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