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里薩•梅(TheresaMay)推遲批準欣克利角(HinkleyPoint)核電站,這對其前任將中國培育為關鍵投資和戰略合作伙伴的努力是沉重打擊。
英中曾宣稱進入商業和外交關系的“黃金時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將欣克利角投資譽為雙邊合作關系的“旗艦項目”。
中國官員明確表示,如果欣克利角項目現在不能啟動,“黃金時代”開啟的機會渺茫。這項合作的失敗將會損害中國的雄心,受損范圍遠超項目本身。
據一位中國官員稱,中國政府將英國前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Osborne)和前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Cameron)視為推動雙邊關系達到空前友好和合作高度的“夢幻團隊”。特里薩•梅的政府似乎要謹慎得多。
倫敦國王學院(King’sCollege)的中國研究教授克里•布朗(KerryBrown)表示,這個問題對梅政府尤其尷尬,因為倫敦方面在這個項目上的保留態度不是出于技術或商業上的原因,而是具有政治性質。
他說:“中國人將會密切關注,既然奧斯本已經走人,黃金時代是否還剩下什么。”
中國投資者在法國電力集團(EDF)牽頭建設的核電項目上擬議的合作,曾是英國能源政策的一塊基石,也是中國政府的一個“面子工程”。中國核電企業當初得到的承諾是,如果在欣克利角核電站持有少數股權,它們有望開發一個未來的核反應堆——很可能采用它們自己的設計。
以中國廣核集團(ChinaGeneralNuclearPowerGroup)為首的中國投資者,一直堅定支持該項目,即便歐洲和中國在建的類似核電站成本攀升激起法國電力集團內部的強烈反對。中國政府希望,在英國的核電項目若取得成功,將有助于將其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核反應堆推向海外市場。
如果這項合作被擱置,習近平可能會感受到一種個人挫敗感。他不僅與卡梅倫簽訂了欣克利角核電站協議,而且承接該項目的中國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ChinaNationalNuclearCorp)以及中國廣核集團——屬于支撐習近平權力基礎的軍工企業。
這些企業把幫助在英國建設核電站視為進軍全球市場的跳板。在欣克利角核電站協議宣布一個月后,中國核工業集團贏得了一項價值150億美元的合同,擬利用中國自主開發的技術在阿根廷建造兩家核電站。
梅的保留態度似乎與中國企業介入可能構成國家安全擔憂直接相關,這將挑戰英國吸引中國投資的基本前提。
梅對自己所作決定的國際影響相當敏感。她曾兩次警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Hollande)稱,她打算推遲決定,盡管法國電力董事會在上周四以微弱多數投票批準該項目時,似乎不知道梅發出了警告。
類似地,上周三晚(倫敦時間),中國政府被告知,英國要到秋季才會做出決定。中國政府和核電行業官員原本已準備好赴英國參加簽約儀式,但在接到倫敦的消息后取消了行程。
LunaLin北京補充報道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