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稱,分類穩妥地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探索項目公司股東開展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支持項目公司其他相關主體開展資產證券化。
通知明確,優先支持水務、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市場化程度較高、公共服務需求穩定、現金流可預測性較強的行業開展資產證券化。優先支持政府償付能力較好、信用水平較高,并嚴格履行PPP項目財政管理要求的地區開展資產證券化。重點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PPP項目開展資產證券化。鼓勵作為項目公司控股股東的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項目資產,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此次發文系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三部委聯合發文,發行場所涵蓋了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這意味著,銀行間市場也將正式迎來PPP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落地。
專業人士表示,財政部文件規定項目公司支付義務不得轉給政府或公眾,這符合PPP提供公共產品的屬性特點,即使地方政府違約,SPV也要對資產證券化投資人承擔支付義務。該規定一方面保證了PPP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社會資本基于出表或退出運營義務而做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動機。
市場人士預計,按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提出的“每年PPP項目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不超過當年公共預算支出的10%”預測,未來10年納入政府預算管理的優質PPP投資規模在17.6萬億左右,未來PPP資產證券化市場潛力巨大。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表示,PPP資產證券化無疑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期限提高效率,增強社會資本的參與,對PPP有重要推動作用。“當然也要按照相應的規則去規范推進”,蔣震指出,穩妥、控制風險的同時優化項目實施,將是未來PPP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