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僅次于博世的德國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將自己視為底盤領域的全球市場領導者。底盤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將成為這家負債累累的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保障之一。底盤業務占公司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盡管去年整個底盤業務的收入停滯在大約100億歐元,但底盤部門負責人Peter Holdmann計劃通過將轉向、制動和減震的數字化聯網來獲得競爭優勢。采埃孚將這一戰略稱為“底盤2.0”。
到目前為止,采埃孚已經在未來技術上投入了10億歐元。Holdmann表示:“我們預計,到2029/2030年,我們將憑借這一產品系列供應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并實現接近50億歐元的銷售額。” Holdmann自2023年初起擔任采埃孚董事會成員,負責乘用車底盤技術。
戰略背景是:從采埃孚的角度來看,在電動汽車領域,與內燃機汽車不同,汽車的動力系統將不再是區分汽車的特征,而是底盤以及所有組件的數字協同作用。與之相關的駕駛舒適性將在自動駕駛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駕駛員越來越少地干預駕駛過程。
Holdmann表示:“造車新勢力和動態的市場豐富了我們的客戶名單,并推動了我們的銷售額增長。”他提到公司的開發能力已經滿負荷運轉。“乘用車底盤將始終存在,縱向、橫向和垂直動態無法被數字化取代。”
引人注目的是,采埃孚與中國的合作日益緊密。自2024年以來,采埃孚已將其車軸系統業務與富士康合作成為一家合資企業。
在采埃孚總部腓特烈港舉辦的一次技術展示活動中,采埃孚的客戶蔚來汽車利用采埃孚的活動為其車型ET9的歐洲首秀提供了平臺。這種做法在行業內是不同尋常的:奔馳、寶馬或保時捷不會在供應商的地方推出一款車型。蔚來歐洲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與采埃孚的合作非常緊密,并將繼續深化這種合作。”他還提到,其他蔚來車型也將考慮采用這種技術。“線控技術對于自動駕駛是不可或缺的。”
對于采埃孚來說,中國車企作為采埃孚新產品的首個客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標桿客戶。Holdmann表示:“中國是我們企業的健身中心(Fitness center)。我們在‘中國速度’下進行開發。”在某些技術領域,中國客戶能夠更快地進入市場。
除了蔚來之外,采埃孚還獲得了另外兩家中國車企的訂單。此外,采埃孚還從梅賽德斯-奔馳獲得了額外的訂單,該車型將于2026年開始量產。Holdmann表示,德國的高端汽車制造商緊隨其后,但創新產品的推出時間比中國車企晚了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