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高靈敏度傳感器,它可在濃度極低情況下檢測出氫氣,有望在一些使用氫燃料的地方用于檢測是否有氫氣泄漏。
除了研發膜電極及催化劑外,科力遠開始涉足燃料電池驅動系統。近日,科力遠(600478)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16.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億元。科力遠在半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內,湖南省新材料產業協會在長沙組織召開了由科力遠旗下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的高功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及其關鍵材料的制備技術項目研究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高功率質子交換...
目前正在審查是否可以通過國家資金補貼和實施大部分擬議項目和活動。Kappenstein補充說:“我們意識到了我們的優勢,因此對我們網絡中現有的潛力以及現有的能力和資源非常有信心,可持續地將先鋒能源載體氫氣錨定在該地區。” MRN作為最重要的經濟領域之一,特別是在化學工業中,具有發展成為氫模型區域的良好條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童希立科研團隊在長期碳化硅研究基礎上,發現通過納米碳化硅載體支持,可以明顯減少Pt的使用量并保持活性(是商用Pt/C催化劑3倍以上),同時提高了其抗CO中毒能力。
近日據外媒報道,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大規模從油砂(天然瀝青)和油田中提取氫的經濟方法,可以用來驅動氫動力汽車以及發電。 氫動力汽車,包括汽車、公共汽車和火車。
氫能產業目前正在全球乘風而起,多個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發展規劃。其中,日本作為“氫能社會”的倡導者,相關產業鏈已初現雛形。此前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曾撰文梳理了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情況。
8月16日,上海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濟平新能源”)舉行投產儀式并交付新產品,這標志著國內企業首次打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材料催化劑和氣體擴散層的國際壟斷,實現自主量產。
云南電網公司在氫能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該公司申報的“氫儲能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及裝備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得云南省重大科技立項。該項目是云南電網公司首次作為牽頭單位主持的省級重大科技專項,也是該公司歷年來主持的單體經費最大的省級重大專項。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迄今為止,塑料垃圾幾乎無法回收。如何處理塑料垃圾,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最近,英國切斯特大學桑頓能源研究所宣稱,已成功獲取把塑料垃圾變成電力和氫氣燃料的技術。這一技術系世界首創,且已獲專利。
德國多年來一直忽視氫能,但隨著“棄核棄煤”戰略逐漸鋪開,清潔且前景廣闊的氫能終于得到眷顧,成為德國“去碳”道路上的關鍵角色。德國政商界均認為,加速實現氫能商業化是打造更清潔、可持續能源結構的“捷徑”,同時可以保證清潔且可靠的能源供應,并助力德國最終成為全球氫能領軍國。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2019年1—3月,韓國、歐盟和日本陸續發布了氫能領域的最新規劃。2019年1月,韓國政府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希望以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為核心,把韓國打造成世界最高水平的氫能經濟領先國家,到2040年創造出43萬億韓元的年附加值和42萬個就業崗位。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材料,可能成為激發氫動力汽車潛力的鑰匙。隨著全球逐漸遠離化石燃料驅動的汽車和卡車,越來越多的替代技術正在探索使用中,比如電池驅動的汽車已經登上舞臺。另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綠色技術是氫動力,然而,一個主要的障礙是燃料系統的規模、復雜性和成本———直到現在還困擾著科研人員。
勃蘭登堡希望成為全國氫經濟的先驅地區。德國能源部長約爾格?施泰因巴赫(Jorg Steinbach)周三在波茨坦表示:“潛力巨大。”
HFUAV2019中國國際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大會China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uelCell UAV Forum 2019大會介紹:近年來,國家《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都將氫能發展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列為重點發展方向。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初具產業化條件,并在航空航天,尤其在無人機領域,以及家庭電源,汽車,移動電子設備,水下機器人等領域有廣闊的應...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建成加氫站23座,其中固定式11座、撬裝站10座、廠內站2座。加氫規模500kg以上的占39%,多以試驗及內部使用為主,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6座,占比為26%,在建加氫站合計約40余座。
燃料電池綜述,主要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分析,燃料電池行業產業鏈分析,燃料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燃料電池行業標準化分析,我國燃料電池行業主要單位情況,總結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