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第二個問題,建設智能工廠能賺錢嗎?
好像可以,智能工廠的生產效率那么高,用的人手那么少。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那么高,機器人的生產效率那么高。現在減少人工,增加機器人,這能不賺錢嗎?
但是,在中國搞制造業真的不賺錢!我們的稅太高,我們的產能過剩,我們的電價高,我們的運輸成本高,我們的融資成本太高!我們國內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太高,物價上漲太厲害!我門看看福耀玻璃老總曹德旺的話:
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跟美國比高35%,因為美國只征收所得稅,光賦稅就能省下一半。還有,美國能源也比中國便宜,天然氣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水費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還沒有過路過橋費用,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這樣,中國制造業的問題就很清楚了!
智能制造投入太高,中國企業沒錢投!
智能制造投入周期太長,我們等不起
在中國搞制造業真的不賺錢
中國的企業如何運作
存在這么多困難,存在這么多問題,我們的制造業該怎么辦呢?智能制造到底還要不要搞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一定要搞!中國政府已經確定要推進“中國制造2025”計劃了,也信誓旦旦的說要給制造業支持!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搞!不搞智能制造,不轉型就得完蛋!
傳統的依靠成本的制造業無路可走,除非浴火重生,否則面臨原材料價格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稅收不降、匯率不定等諸多壓力,傳統制造業前景不妙。那些沒有技術、沒有品牌、沒有優勢的中小制造企業是率先被犧牲掉的一批。他們沒有辦法在成本上升時提價,不生產等死,生產就是虧本。根據每個制造重鎮的數據,未來估計還有20%的傳統中小型制造企業倒閉。
大的我們搞不了,我們可以從小處搞!不管制造業整體的大環境如何,具體到每一個企業,還是有活動空間的。
首先,我們可以先搞研發,培養人才
幾十億幾百元的智能工廠一般的企業運作不起來,傳統企業轉型也很難,但是成立獨立的研發和設計分公司,或者專門的研發部門,我們是可以進行的。
在維持原有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方式不變的情況下,制造型企業如果能夠分出一部分資源,成立一些智能制造相關的研發公司和部門,對我們的長遠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規模適中的研發公司,一方面可以借助當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這樣的先進工具進行較為高效的研發,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一批具有先進技術素養的人才。說實話,中國的制造業整體上不僅設備和技術上落后于德國美國,人才不足也是主要的劣勢。借助國家的補貼和市場轉型的機遇,加上研發型公司相對較小的投入和運行成本,研發型的高科技公司很容易實現盈利,而且一旦有了技術突破,利潤也相當可觀。我們可以看看廣東合即得的例子:
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合即得”),成功開發出利用甲醇和水摩爾比1∶1作為原料的制氫機。該裝置體積小,重量輕,而且低成本,制出純度高達“99.9999%”的氫氣,是燃料電池最好的氫源。
本來需要一個甲醇制氫廠、一個氫能發電廠的龐大系統,如今變成了一臺只有電腦機箱大小的水氫機模塊,每臺水氫機發電功率3000瓦,形成分布式甚至分點式能源,也可以根據需要組合成兆瓦級的電站。
如果中國能多幾個這樣的公司,我們的制造業何愁不振興呢?
其次,中國的制造業可先把智能制造的管理系統引入進來。
即便是無力全面建設智能工廠,我們也可以先實現數字化,在實現智能化!其中當前的中國企業,已經擁有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和自動化產線,只是我們的現有的設備都還沒有用工業互聯網的方式連接起來。
中國制造業問題頻現 智能制造能否力挽狂瀾?
智能制造不僅僅是生產工具的智能化,更是整個工廠甚至整個行業管理和信息的智能化。只要中國制造企業具有了智能制造的思維,就一定可以分享到智能制造帶來的收益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