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興企業跨過10億美元估值門檻,成為“獨角獸”俱樂部成員。去年,美國權威機構發布的榜單顯示全球220家獨角獸企業中,美國占109家,中國59家。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正在全球創業舞臺上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他們正逢絕佳發展時機;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躋身行業“獨角獸”,是所有創業者和新興企業的夢想。華制智能作為一家專注智能制造的新興科技企業和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的領跑者,日前在深圳舉行的全球品牌發布會上,對外公布全新戰略定位——全球化的智造云生態領跑者。此舉意味著,華制智能在成為行業“獨角獸”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創新是深企獨角獸主要推動力
所謂“獨角獸”企業,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
2017年11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國內12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人民幣,廣泛分布在云計算、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聯網金融等行業;而深圳以擁有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4,排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之后。
雖然,深企獨角獸在數量上不是最多,但在科技集中程度上最高,普遍將科技創新而不是風險投資作為創業的主要推進力。科技創新是深圳不少新興企業的DNA,相比其他類型的獨角獸企業,這些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獨角獸”抗風險能力較強,發展潛力也更大。
華制智能:下一個深圳的“獨角獸”?
華制智能作為一家總部位于深圳的新興科技公司,與國內部分已經成為獨角獸的新興企業有著相似之處。成立之初,該企業就選定在智能制造這個“賽道”上“奔跑”;原因很簡單,智能制造是世界趨勢,也是國家戰略;從德國的工業4.0到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再到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世界各主要工業化國家都在近年提出了有關振興工業和科技的相關國家戰略。
正如華制智能董事長夏妍娜所說:“我們的選擇是基于對全球趨勢的判斷,我們希望能夠在趨勢之下和時代同步,和國策共振。”
此外,經過數年的發展、實踐和探索,華制智能也的確在智能制造這個領域闖出了自己的天地:發布對款行業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受到資本市場持續關注并獲得數輪投資、連續三年舉辦重磅國際行業論壇,一步一個腳印的華制智能已逐步成長為國內該行業的領跑者;現在,這家企業正向智能制造的“獨角獸”和全球智能制造的領跑者邁進。
新動能將助力華制智能成為“獨角獸”
躋身行業“獨角獸”,是新興企業的夢想;在時代背景下,實現這個夢想并非難事。但行業發展一日千里,世界變化更日新月異。如何看準風口,把握機遇,始終站在行業最前沿,卻是所有新興企業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如今,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概念和新技術蓬勃發展,影響各行各業。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壯大新動能,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而隨著新動能逐步崛起,智能制造也越來越多地與“大數據”、“云平臺”、“區塊鏈、”“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緊密聯系,“智能制造+云”成為智能制造行業發展新動能。
從實踐層面看,也只有緊密圍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立足“云”端,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大腦”,實現企業的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設備數控化、制造過程自動化、生產流程可視化、數據驅動智能化、客戶需求定制化,才能真正占據了智能制造領域的制高點。
“‘智能制造+云’將成為未來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全新動能。”華制智能董事長夏妍娜認為,通過“智能制造+云”,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制造場景化,驅動業務和經營目標,制造業才能真正實現跨越性轉型升級。因此,華制智能創造性地提出了“全球化的智造云生態領跑者”這一全新品牌戰略定位。
用“智造云”生態讓中國制造走向全球
與全新戰略定位相匹配的是華制智能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華制智能未來成為“獨角獸”的基礎。目前,華制智能已逐漸形成了“全球本地、能上能下、可軟可硬、有天有地”的四大獨特核心競爭力:
“既具備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及科研資源,也擁有服務中國市場的強大能力;既具備中國領先的頂層設計水平,也掌握系統的落地實施能力;既具備強大的硬件設計生產能力,也具有雄厚的軟件研發能力;既具備全面的云端生態服務系統,也能夠打造領先的智能工廠。”
而在上述四大核心競爭力基礎之上,華制智能還具備“戰略高度、全球廣度、科技厚度、鏈結力度”四大品牌核心價值。
“未來,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依托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價值,華制智能將始終立足于’智能工廠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為核心載體,鏈接全球眾多技術伙伴,通過’智能制造+云’這一全新商業生態,不斷助力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夏妍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