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政策兩方助力,“機器換人”行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但在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轉移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壓力陡增,如何讓工業機器人走進更多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局面,目前已經形成了100余家從事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工程應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產業集群,其中有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機器人概念的高技術板塊,全國各省市地區正在建設和籌建的機器人產業園超過40余家,相關應用遍及汽車制造、工程機械、食品等行業。
此外,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低端產業用工荒明顯,這也直接促使眾多企業紛紛引進現代化的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便于操作、品控穩定的優點也使得“機器換人”行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
不僅如此,國家相關政策也在不斷釋放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利好信息,引導更多資本和技術進入機器人產業領域。2014年,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為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明確方向。
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介紹,2016年全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已經達到了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今年1-4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是35073臺,同比增長51.7%,增長幅度很大。
但總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特別是工業機器人仍然以中低端為主,六軸及以上的多關節機器人占有率比較低。同時,國內機器人生產制造水平與高端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機器人滲透率也仍然很低。
為更好落實《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推動機器人產業高端化、品牌化發展,2017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在北京對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康力優藍服務機器人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兩個企業的研發、中試、生產車間,參觀了不同功能機器人及配套產品,聽取了手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國內外發展情況匯報,了解了機器人的應用推廣情況。
盡管資本政策兩方助力,但在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轉移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壓力陡增。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勞動力緊缺、等問題更為凸顯。如何讓工業機器人走進更多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業內人士表示,從引導方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第一,整合行業的創新資源,推進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建設,整體提升機器人的創新能力;第二,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重點支持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質量和可靠性的提升,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第三,貫徹落實制造業人才發展的規劃指南,加強機器人方面的專業人才培養。強機器人方面的專業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