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7日對《規劃》作了權威解讀,“與以往的鋼鐵工業規劃相比,《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更加強調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突出規劃宏觀指導的原則性、方向性,對促進我國鋼鐵企業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具有重要意義?!?/FONT>
提升產品品質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數量上的矛盾已經大大弱化,產品結構調整不再是數量上的增減,而是要著重于提高鋼材產品品質,促進下游行業轉型發展,推動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因此,《規劃》提出要將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主要包括建筑用螺紋鋼筋、線材、中厚板和熱軋板帶等,占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比重達80%以上,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和轉型發展的重點。目前,這類鋼材在產品品種、檔次和穩定性方面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
改善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的質量、檔次和穩定性,將推動鋼材減量化應用、支撐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減緩鋼鐵生產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制約,對我國鋼鐵工業加快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乃至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大節能減排
“十一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取得很大進步,但仍有挖掘的空間。一是仍存在約7500萬噸落后煉鐵、4000萬噸落后煉鋼等產能;二是一些節能減排技術尚未推廣應用,如燒結脫硫技術應用僅為20%;三是企業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鋼材減量化應用亟須推進;五是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各產業間循環經濟體系。
《規劃》提出2015年鋼鐵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該目標高于國家提出的16%的目標,但低于工業行業20%的目標。其實,我國鋼鐵工業節能已處于較為領先的水平,節能潛力相對其他工業行業較小,實現下降18%的目標,任務仍十分艱巨,必須著力提高附加值和全方位推進節能減排。相反,《規劃》提出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折合成排放總量相當于比2010年下降了27%,遠高于國家提出的8%的目標,則是因為我國鋼鐵工業燒結脫硫剛起步,脫硫率低,脫硫潛力大。
《規劃》還提出,“十二五”時期繼續維持原有標準,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不含鑄造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
推進兼并重組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有企業7000多家,其中生產粗鋼的企業500多家,平均規模僅100多萬噸,前4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27.8%,遠落后于美、日、韓70%至90%的水平。產業集中度低,一定程度上導致或加劇了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及無序競爭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鋼鐵工業創新能力和行業自律能力的提高。
因此,《規劃》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提高到60%.這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了12個百分點,是切合我國實際的。因為我國鋼鐵工業規模大、分布散,鋼鐵企業多種所有制并存,管理體制特色明顯,產業集中度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
《規劃》還提出,要重點支持優勢大型鋼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這兩種模式都是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兼并重組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