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省沈陽市經營餐館生意的袁閔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他說,自己現在經營的餐館大概有150平方米,每個月用電量大概在600多千瓦時。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以后,遼寧省的工商業用電每千瓦時約下調2.954分,一年下來可以節省約200元的電費。“對于小本經營的商戶來說,這個優惠是實打實的。”袁閔方說。
通過降低電價,幫助企業降成本,這是我國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以來,我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精神,把價格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等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繼續完善頂層設計
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創新價格機制既是加強需求側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若干意見》明確了價格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范、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建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按照《若干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細化工作方案,及時總結評估,并陸續公布了價格改革的具體方案。
四川省在不久前印發《四川省價格機制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將在能源價格、水價、交通運輸價格、環境服務價格、醫療服務價格、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價格6個領域加快推進價格市場化,并明確改革教育收費管理辦法,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自主定價。
吉林省提出,將合理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檢驗項目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手術、護理等項目價格,同步強化價格、醫保等相關政策銜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
河南省細化的價格改革實施意見中明確,將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引導作用,促進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項目建設,不斷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價格司司長施子海表示,目前,河北、遼寧、內蒙古、江蘇、福建、湖南、北京、四川、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出臺了貫徹中央文件的實施意見,部分地方的實施意見正在按程序上報黨委、政府審議,預計到三季度末,我國絕大部分省、區、市都能出臺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
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降成本”是今年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定的五大重點任務之一。施子海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更加主動靈活地運用價格杠桿,把推進降低企業費用、降低成本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特別是著力推進了電價改革,努力解決工業企業反映的電價高的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1月份,我國通過實施煤電價格聯動,燃煤機組上網電價、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3分錢,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近300億元。同時,通過統籌利用取消化肥優惠電價等騰出的空間,再次降低電價,涉及降價的21個省份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1.05元、大工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1.1元,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約170億元。根據測算,這兩次降價合計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負擔470億元左右。
在降低電價的同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也在進一步擴大。在2015年開展試點的基礎上,今年我國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天津等12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并把今年開展電力體制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也納入到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統一組織對上述試點地區的電網公司交叉開展成本監審。“通過交叉成本監審,減掉的不相關的資產和不合理的費用,將全部用于降低終端的銷售電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說。
張滿英還介紹說,我國各省已經基本成立了電力交易市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完善電力交易市場規則,擴大市場規模,使電力市場交易價格能充分反映供求狀況。
“我們正在指導北京和廣州電力中心,把跨省、跨區的直接交易輸送組織好,將西部地區‘棄水、棄電、棄光’的電能以較低的價格送到東部負荷中心,這樣東部地區可以用上比較便宜的低價電,而西部又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張滿英說。
清理規范涉企收費
“我們正在積極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施子海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部署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對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涉進出口環節和涉行政審批前置經營服務收費等,三項收費全面實行“目錄清單”制度。同時,探索建立“中央、省、市、縣”四級聯動、全面公開的收費目錄清單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中央層面已經降低了住建、工商等6個部門1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每年可減負約40億元。在地方層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工作成效也比較明顯,例如,安徽省在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的基礎上,率先建立起省、市、縣三級收費目錄清單體系,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50多億元。廣東省大力推行涉企“零收費”制度,減免了全部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在降低征信服務收費和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方面,自今年1月15日起,降低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各項征信服務收費標準,總體降幅30%左右,其中對個人用戶和主要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的收費標準降幅分別達到60%和50%。
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人民銀行印發通知,完善銀行卡刷卡收費定價機制,明確自9月6日起對刷卡交易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并區分借記、貸記卡分別降低費率水平,對超市等與群眾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商戶實行費率優惠,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等用戶實行零費率;同時,放開收單環節服務費。據測算,上述兩項降費合計每年可降低商貿流通企業等用戶支出約80億元。
此外,從今年1月起,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取消了收費許可證制度。“這一政策的實施,一方面簡化了管理環節,方便了執收單位,同時進一步加強了事中事后監管,建立收費單位收支狀況報告制度、收費政策執行情況后評估制度,對改進企業服務起到積極作用。”施子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