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28日),多位企業家和經濟學者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一帶一路’,多方共贏”分論壇上坐到了一起,暢談合作共贏,暢想美好愿景。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分論壇上表示,亞投行將會覆蓋更多國家,今年下半年還將有20個意向方加入,屆時將會有約90個成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亞投行共有57個成員。談及亞投行“朋友圈”即將擴容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未來愿景,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教授表示,二三十年以后,“一帶一路”倡議可能促成相關地區與中國形成一個比較松散、比較有效的,比歐盟更加高效的經濟共同體。
下半年將迎20個新成員
金立群表示,“一帶一路”是既有陸地也有海上的策略,亞投行目前已有的57個創始國中,全部參加了“一帶一路”,其中有56個國家還是創始國,大多數國家在兩個戰略當中都是有利益的。
金立群透露,還有其他的30多個國家要加入亞投行,今年下半年有20個國家要加入進來,他們會成為亞投行新的成員,那時候基本上會有90個成員,覆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亞投行理事會主席、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近期舉辦的亞投行首屆年會上表示,亞投行未來應該突出業務重點,專注亞洲基建的互聯互通;拓寬融資渠道,帶動更多資金進入基建領域;與現有機構錯位發展,打造自身特點。
關于亞投行對融資項目的要求,金立群認為,所有項目必須是在經營上具有可持續性的、環保的、在社會上得到廣泛接受的,這是三個最基本的要求。此外,金立群特別提到,“我們肯定會支持‘一帶一路’”。
據記者了解,亞投行董事會已批準了首批貸款項目。涉及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和城市發展等領域,貸款總額為5.09億美元。其中有三個項目是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聯合融資。
金立群同時表示,亞投行將盡量顧及地區、國家的平衡,將通過十年,或者二三十年的努力大幅度提高歐亞的連接性,提高亞洲與拉美國家、非洲國家的連接性,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金立群進一步指出,亞投行同樣支持那些并不一定被“一帶一路”覆蓋的國家,地區性、全球性的合作將會讓所有人受益,“我們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想法,都是在一個共同的地球村里面。”
中國裝備有“走出去”條件
關于“一帶一路”戰略,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發表演講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
哈薩克斯坦歐亞資源集團總裁索博卡表示,“我們正和中國簽署一些協議,尤其是基礎設施方面,像港口、鐵路概念等,這(‘一帶一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程,我們已經簽署了各種各樣的投資協議,并且我們已經得到了投資。”
對于“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愿景,李稻葵表示,“第一個層次就是希望通過中國的發展帶動相關地區的基礎建設的投資,能夠達到互聯互通。我們的產品、服務走出去,大家能夠暢通無阻。”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形成許多富余的優質先進產能,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很多亞洲、非洲、中歐國家對裝備制造業有相當大的需求,中國裝備有“走出去”的條件。
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秉軍表示,“一帶一路”不是推銷過剩產能,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其經濟發展方式是存在差別的,這個差別就是動力,需要大家發揮各自的長處取長補短,去進行相互合作與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李稻葵認為,二三十年以后“一帶一路”這個倡議如果成功實施,相關地區將能夠與中國形成一個比較松散、比較有效的,比歐盟還要更加高效的經濟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的最高境界可能是,相關國家經常在一起協調關稅、貨幣和金融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