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門向好難掩民間投資頹勢。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上升,但是民間投資卻出現了快速下滑。4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有5.2%,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一半。
“自去年四季度特別是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占全部投資比重出現下降。”5月19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主持召開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動員部署會議時稱。
事實上,經濟一季度企穩的力量更多是政府拉動,一如2009年的4萬億計劃,在信貸加政府推動基建投資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出現了暫時回暖,但同時也擠壓了民間投資的空間。今年有什么不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這是不可持續的。他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想利用基建投資彌補民間投資乃至整體投資下滑的空間,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模式分析,是沒有這個能力做到的。
民間投資下滑已經引起中央高層重視,5月20日,習近平主持深改組會議時稱,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中央高層頻頻發聲之際,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9個督查組已于5月20日奔赴東西南北中等省份,全力督導民間投資落地。這一次,不能重蹈4萬億投資覆轍。
國務院全面督戰
民間投資到底怎么了?
5月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擴大民間投資。
5天后,《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訪談也提到“民營企業投資大幅下降”的問題。當天,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出通知,國務院將派出9個督查組赴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和專題調研。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新聞發布會上則透露,“督查組20日左右就會出發。”
“現在民間投資的動能是非常弱的。”財新智庫莫尼塔董事總經理、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注意到,民間投資增速從去年底的10.1%一路下滑至4月的5.2%。同時,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也出現下滑,1-4月份為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個百分點。
至于民間投資雙降的原因,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解讀中則提到三個影響因素:市場需求疲弱、企業投資愿意不足和市場準入限制依然存在。
分區域看,今年的快速下滑主要是中部民間投資下降導致的。西部的民間投資早在2014年底就已經快速下降,現在在底部徘徊,一直維持著較高增速的中部民間資本投資出現了快速下挫,直接拉低了全國民間固定資本投資。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東北地區的民間固定資本投資更是下降了23.1%,降幅擴大6個百分點。
從行業構成來看,民間固定資本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的基礎設施等形成了對比。興業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在第三產業中,民間投資占比下降最快的是一些具有公共屬性的行業,比如水電供應、水利建設等。
據悉,國務院督查組將圍繞國務院2014年出臺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相關文件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同時開展第三方評估。
“重點評估分析當前促進民間投資在政策落實、政府管理服務和投資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典型做法并開展相關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5月20日,接近督查組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難以擺脫的增長路徑
在民間投資一路下滑的同時,國有及國有控股性質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從去年底的10.9%飆升至今年4月的23.7%。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認為,基建投資基本是國企主導,今年基建投資力度加大,國企投資增速加快是必然。目前基建投資增速為19%,遠高于全社會投資增速和制造業投資增速。
讓劉元春擔憂的是,在市場內生增長動力不充分的時候,過分依賴信貸加政府拉動基建投資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這種大水漫灌的方式,效果很糟糕,現在‘脫實就虛’的狀況已經全面抬頭。”劉元春對本報記者說。今年以來,社會融資規模高速增長,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2.5萬億,超過了2009年1月份的1.6萬億。
一些專家學者質疑:一季度投放了這么多錢,換來了多少增長?甚至有人把當前的增長模式跟2009年中央政府推出的4萬億計劃相提并論。鐘正生認為這樣的比較有些機械,但他同時也承認,目前種種跡象表明,靠強刺激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在遞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下稱《報告》)稱,政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還未能拉動民間資本,這對未來的增長產生了制約。
“民間投資對經濟冷暖的敏感性更高,此輪經濟復蘇小周期更多的是政策性因素推動,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國企投資大幅反彈,而實體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很難激發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說。
章俊認為,本輪經濟復蘇小周期背后相關的流動性和政策支持是普通民企所難以企及的,民企依然需要面對融資難融資貴以及部分行業準入門檻過高等一系列困難,所以這些都造成民間投資下滑比較嚴重。國家統計局甚至警示:增速持續回落將會制約投資平穩增長。
“民間投資占整個固定資產投資60%以上,但基建投資只占18%左右。所以如果民間投資再下降兩三個點,就意味著基建要彌補這個缺口必須要再提高6到7個百分點,靠政府拉動很難。”劉元春說。
不能重蹈4萬億覆轍
不過,在鐘正生看來,目前中國經濟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政府投資太多、擴張太快由此對民間投資造成的擠出效應,而是有效投資需求不足。
“這個時候政府投資站出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有擠入效應,如果PPP項目政府先進去了,民間資本或許會更有動力和積極性進來。”鐘正生說。
《報告》建議,應加大政府財政出資結合民間資本構建各類產業基金,一方面扶持新技術和新業態來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產業,促進結構調整,提升產品品質;另一方面通過幫助民間資本分擔風險,提升民間投資的風險偏好,促進民間投資。
“產業基金由民間資本主導選項目,可以避免行政對市場發展的干擾,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提升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報告》稱。
對于此次民間投資督查工作,國務院提出,要整改存在的問題,克服不作為現象,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政策,尊重和維護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傾聽民企的呼聲和訴求,深入梳理、研究解決民間投資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楊晶說。
但擺脫傳統靠政府拉動的增長路徑、恢復以民間投資為代表的市場內生動力,根本上還要靠改革。習近平總書記5月16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營造有利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并提出積極穩妥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和支持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的要求。
劉元春認為,財政的著力點必須要發生一個重大的調整,否則按照老思路,那么我們不僅改不了革,同時穩增長也實現不了,所以要朝著改革與穩增長相契合的方向進行大幅度地轉向。
吃一塹必須要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