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和《零成本社會》的作者,也是能源互聯網的倡導者。前不久《零成本社會》一書在中國出版,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在中國又掀起一波高潮。在通讀完該書之后,不禁產生這樣一個思索:“杰里米·里夫金是共產主義者嗎?”
《零成本社會》的中文全稱是《零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其英文原文是“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直譯的話是“零邊際成本社會——物聯網、協同共享和資本主義的消亡”。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時故意做了調整,沒有將“資本主義的消亡”翻譯出來,但這其實是里夫金重要闡述的部分,因為沒有資本主義的消亡,也就無從談及“協同共享”時代的來臨。
下面來看一下《零成本社會》一書中關于資本主義消亡的表述(由于書中相關表述太多,在此僅摘抄幾例):
(1)“資本主義時代正逐漸離我們遠去,盡管這一進程并不迅速,但卻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一種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新型經濟體制應運而生,它就是‘協同共享’(Collaborative Commons)。”——中文版第一章第1頁第1段第1句。
(2)“同時,我們還將面臨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驅動力是更高水平的生產力,這可以通過日益上漲的熱動力效率原理來解釋。然而,資本主義競爭殘酷無情,競爭者引入更高效的新技術,以此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從而吸引買家。在接近終點之前,競爭激烈程度將持續攀升,直至達到最佳效率,登上生產力的頂峰。所謂終點線,是指每項額外單位成本生產的邊際成本近乎零的情況。當跨過終點線后,商品和服務幾乎免費,利潤枯竭,資產交易市場倒閉,而資本主義制度也將消亡。”——中文版第五章第68-69頁。
(3)“智能技術對有償人力勞動和有償專業工作的大量取代開始打破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模式。……個人用戶將在邊際成本趨近于零的條件下越來越多地通過協作生產、消費和分享自己的商品與服務,這就帶來了經濟生活的全新組織方式,超越了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模式。”——中文版第八章第134頁。
(4)“新的共享支持者遠遠不只構成了一場政治運動,他們更代表了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其影響力可能與資本主義時代初期神學向意識形態世界觀的躍進一樣顯著和持久。以產消者構成的協同主義者和由投資者組成的資本家之間的斗爭雖然處于初級階段,卻在塑造著整個21世紀上半葉經濟戰爭的關鍵形態。”——中文版第十一章第176頁
(5)“隨著這些不同的經濟形態開始相互關聯、相互依賴,這些新經濟形態可能會超越資本主義環境,在某一點上與現有經濟模式分離,催生新的經濟秩序,而這一新生經濟秩序的生命力將超過市場機制下的資本主義,就像資本主義的生命力曾經遠遠超過產生它的溫床——中世紀的封建主義一樣。”——中文版第十四章第282頁
(6)“當邊際成本接近于零時,由于商品和服務不再受市場定價的影響,利潤也就隨之消失,商品和服務本質上就變成了免費的。而當大部分東西都免費的時候,以生產和銷售商品與服務為組織機制的整個資本主義經營理念將變得毫無意義。”——中文版第十五章第285頁
看了以上的文字,相信不少讀者會和筆者產生同感:里夫金是共產主義者么?當然,里夫金本人并不會承認自己是共產主義者,他認為協同共享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外的第三條道路,或者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中間道路,“在不久的將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將失去主導社會的地位,因為協同主義的時代即將到來。年輕的協同主義者吸取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精華,同時去除了自由市場和官僚體系的核心本質。(第19頁第4-6行)”
不管里夫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之后應該是什么社會,但是他的大膽設想還是很有啟示意義的。很多國內的專家目前還是停留在向發達國家取經的階段,對于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發生的變革關注得相對較少,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國內很少產生基于全球視野和未來視點的思想作品。曾在我國起到思想啟蒙作用或引發思想火花碰撞的一些作品,如《世界是平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大數據時代》等均是舶來品。
不過,《零成本社會》里的一些觀點恐怕也需要探討。比如,里夫金把一些最新的科技和經濟方面的進展——如物聯網、基于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互聯網、汽車出租、舊物出租、免費Wi-Fi共享、3D打印、開放的網絡課程、P2P信貸、比特幣等——統統看作是協同共享社會到來的苗頭(給人一種大雜燴的感覺),這是否合適,恐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最后以里夫金在《零成本社會》結語中的第一句話結束本文——“對于資本主義時代的消逝,我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