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發布后,各省也相繼發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昨日,除了陜西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一季度GDP數據。29省市一季度GDP增速均低于年初制定的增長預期,重慶以GDP增長10.9%的速度居于首位,貴州增長10.8%,天津增長10.6%,新疆增長10.2%,青海增長10.1%,分列二至五名,也僅有這5個省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
在30個省(區、市)中,除了安徽一季度GDP增長9.6%,達到今年制定的9.5%的目標外,其他29個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均未達到預期,其中黑龍江與今年增長預期差距最大,一季度增速為4.1%,不到今年制定8.5%增速的一半。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青海增速持平、河南增速略有回升外,28個省份增速回落,河北、黑龍江與云南增速回落最大,均達到4.9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表示,各地一季度GDP增速不及預期與整體經濟放緩趨勢相吻合,目前歐美等國經濟還在復蘇階段,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對我國外貿拉動非常有限,而國內也正處在結構調整階段,要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一定程度也影響了GDP增速。此外,一季度還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兩節都在一季度,工廠開工受到一定影響,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往年地方GDP增速也會出現回落,但是增速往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高于10%的也不在少數,而今年這一現象卻出現明顯變化。記者梳理發現,在已經公布一季度GDP數據的30個省份中,河北、山西、吉林、上海、黑龍江、寧夏、廣東、浙江、海南、北京10省市GDP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4%),GDP增速超過10%的只有5個省份,分別是重慶、貴州、天津、新疆、青海,而去年同期這個數量還是15個。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認為,以前各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國的情況經常出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數據注水”,現在國家統計局在推GDP統一核算,加強對一些地區GDP數據的審核,擠出水分,導致很多地區增速回落明顯。而且今年以來政府多次強調改變以GDP為核心的政績觀,地方對GDP的追逐也有所降溫。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以前地方GDP的高增長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據悉,各地方統計局核算處人員與國家統計局核算司人員,近期就今年一季度各地的經濟數字進行了聯合審查。與過去“審查”不同的是,今年國家統計局對GDP數字要求更嚴,會根據各地用電、全社會貨運、財政收入等數字,對“過高的數字”進行了“調減”。
對于未來GDP走勢,徐逢賢認為,在一季度GDP數據出爐前后,中央出臺多項穩增長政策,包括擴大鐵路投資、減少企業稅負、鼓勵民資投資基建、支持實體經濟等,這些政策將對穩定當前經濟的下行態勢產生積極影響,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將與一季度持平,三季度經濟有望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