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1月13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2136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693億元,增長16.2%,較前一個月13.4%的增速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今年前10月,全國財政收入實現穩增長,增速進一步加快,這不僅與當前經濟逐步回暖的大趨勢相契合,也體現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前10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105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93億元,增長9.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52798億元,同比增長5.7%;地方本級財政收入57727億元,同比增長13%。值得關注的是,中央財政收入在10月份實現快速增長,增速達到16.9%,遠高于前10月的平均增速。
10月份,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209億元,同比增長17.9%,關稅同比增長18.6%達到222億元。這3項在中央財政收入中占比近三分之一。而在9月份,關稅同比增速為1.7%。
同時,在中央財政收入中占比5%的車輛購置稅,10月同比增長28.9%,達到227億元;煙酒等消費稅741億元,同比增長7.5%。“今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高。”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對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作用也不斷增強。從稅收收入上可以體現出來,10月份,契稅268億元,同比增長36.6%;土地增值稅229億元,同比增長8.6%;城鎮土地使用稅191億元,同比增長23.3%;耕地占用稅109億元,同比增長34.3%。
“我國目前處于產業結構調整期,今年第三產業占比有望超過第二產業。一方面現代服務業、金融業等在調整中逐步壯大,稅收貢獻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轉型升級的制造業企業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白景明說。數據顯示,10月份,企業所得稅3094億元,同比增長19.5%,而這一數據在9月份只有696億元。
營改增改革效應逐步釋放,稅收結構也出現了變化。10月份,國內增值稅2449億元,同比增長12.3%。實行營改增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值稅175億元,增加138億元,這直接帶動地方增值稅大幅增長29.5%,達到733億元。
交通運輸業營改增之后稅負增加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在營改增改革初期,曾出現不少交通運輸企業改征增值稅后,稅負上升的問題,而如今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抵扣鏈條越來越充分,交通運輸業營業稅在10月稅負下降明顯,下降幅度為70.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稅也下降3.6%。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預計,在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收入累計增幅將逐月提高,但主要受進口環節稅收累計下降的影響,前10月累計增幅仍低于7%的預算目標1.3個百分點,完成全年預算任務仍然艱巨。今年最后兩個月,財政部將進一步加強經濟財政運行監測分析,大力支持稅務、海關部門依法征管、應收盡收,并堅決制止收過頭稅,確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