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早上好。特朗普總統一直對華發表一些批評性言論,表示中國偷竊了美國就業崗位,批評中國匯率政策以及中國在維護地區安全上做的不夠。我們還了解到,很有可能最早就在下個月,中美兩國元首可能會實現會晤。基于此,我們對于美國希望從中國得到什么已經有了一些概念,我想問,中國希望從美國那兒得到什么?中國對于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美關系的底線是什么?您是否有信心實現這樣的中美關系的發展?還是覺得前路比較艱難?
你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去年9月份我去聯大出席系列高級別會議期間到美國紐約經濟俱樂部演講,就有人向我提問,當時美國總統大選正在白熱化階段,如果新的總統當選,中美關系會不會有大的改變?我的回答是,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雖然中美關系經歷過風風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對此持樂觀態度。特朗普總統當選以后,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通了電話,兩位元首都表示要共同推進中美關系向前發展。特朗普總統和美國新政府的高官也都明確表示,要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這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不是風云變幻能夠動搖的,也動搖不得。有了這樣一個政治基礎,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
我們之所以對中美關系前行持樂觀態度,是因為中美建交幾十年了,已經有了廣泛的共同利益。當然,我們之間也有分歧,比如你剛才提到的像在就業崗位、匯率等問題上有些看法不一,或者在安全問題上也有不同認識。但是,我們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加強溝通,坐下來談,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現在兩國外交部門正就兩國元首會晤進行溝通。我想,中美關系不僅會關系兩國利益,而且涉及到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穩定,我們要維護它前行。
至于貿易問題,我在兩會參加代表團討論時,有來自外貿企業的人大代表跟我說,雖然中方是貿易順差,但是企業生產的產品利潤90%以上是美國企業拿走了,中國的生產企業拿到的利潤最低只有2%—3%。據有關統計,光去年一年,中美的貿易、投資給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過百萬個。當然,各方的統計方法可能不一,沒關系,我們坐下來談,總是會有共識,即便一時達不成共識,可以擱置分歧,智者的辦法是擴大共同利益,分歧點所占比例就會更小。
我想起前兩天看到國際上有一個權威智庫發表文章,他們認為,如果中美發生貿易戰的話,首先受損的是外資企業,首當其沖的是美資企業。我們不希望看到打貿易戰,貿易戰帶不來貿易公平,而且雙方都受損。現在全世界都比較關心中美關系,中方希望,中美關系不管有什么樣的坎坷,還是要向前走、向好處走。中美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我們有智慧來管控分歧,我們有需要也有條件來擴大共同利益。謝謝。
總理您好,我們注意到這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持續放緩,今年又把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下調到6.5%左右,這是否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另外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存在很多風險,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的風險,中國是否能夠在世界經濟疲軟這個大背景下繼續扮演世界經濟的推動者這樣一個角色?謝謝。
我們把今年經濟增速定在6.5%左右,我看到當時有外媒報道說中國是溫和下調了增速。其實,增長6.5%這個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我曾經在中國少林寺陪同外賓看過武僧表演,幾歲的小武僧一口氣翻十幾個跟頭不費勁,而練過十幾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個跟頭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塊頭大了。如果今年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增量比去年還要大,因為這是在我們經濟總量已經超過7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11萬億美元基礎上的增長,而且可以帶動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這符合經濟規律,也可以使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會低,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情況下推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
至于說到風險,今年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的因素很多,這是很大的外部風險。對中國來講,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我們保持中高速的穩定增長,本身就是在為世界穩定做貢獻。當然,我們自己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風險,剛剛你講到像金融領域。對于這些風險點,我們是高度關注的,發現了會及時處置、靶向治療,不會讓它蔓延。當然,我還必須要強調,中國金融體系總體是安全的,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因為我們有很多應對工具,儲備政策許多還沒有用。我們的財政赤字率沒超過3%,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13%,撥備覆蓋率176%,這些都超過許多國家,特別是國際所確定的相關標準。所以我們是有能力防范風險的,當然,我們在中高速行進當中也會系緊安全帶,不會讓風險“急性發作”,更不會發生區域性或者系統性的風險。謝謝。
我的中文不夠,對不起。隨著美國收縮它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包括退出TPP,似乎中國愿意在全球貿易中發揮領導性作用。您和習近平主席都倡導自由貿易、開放型經濟以及全球化。但同時我們看到,中國也在實施不公平貿易,開放自身經濟速度還不快方面遭到批評。請問,在未來一年,中國方面會采取什么措施讓國際社會確信中國是要致力于推進自由貿易和開放型經濟的?
首先,在全球化進程受到一些非議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況下,中國始終堅持一貫的立場,那就是:維護經濟全球化,支持自由貿易。這本身就表明中國是要推動開放。實際上,全球化使各國都受益了,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像分配等方面,但它們不是全球化本身的問題,而是應對的問題。中方也愿意和世界各國一道來改善全球治理體系。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合作是一體的、不可分的。關起門來以鄰為壑,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這其中也因為中國一直在堅持不斷地擴大開放。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但關起門來也辦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的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當然,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回過頭來看,這幾十年來,我們的步伐一直是向前進的。
去年,我們吸引外資在發展中國家仍居首位,達到1260億美元。世界銀行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評估,去年和2013年相比上升了18位。我們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逐步擴大到11個省區市,而且還會把普遍適用的經驗向全國推廣。我們還要在今年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不斷推出擴大開放的措施。我們也和很多國家提議,建立自由貿易區或者進行投資貿易協定的談判,這些都是有利于雙向開放的措施。有一點我想大家要明確,就是你的開放力度越大,開放程度越深,這里面的摩擦相應就會越多,但是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小。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就是要打造開放的高地、投資的熱土,和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至于維護全球貿易的自由化,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們對已經達成或者希望達成的一些區域貿易安排一直持開放態度,也樂見其成。只要是有利于貿易自由化的,我們都會去參與、去推進,而且中國人明白,要用開放抓住全球化的機遇,不管有什么挑戰都不能錯過。
關于區域的自由貿易安排,涉及中國的,有條件的,我們持開放態度,愿意去進行推動。我們不會越俎代庖,不會超越區域去做不應是中國做的事情。謝謝
總理您好。我們注意到這四年來您一直都抓住簡政放權這件事情不放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您所要求的本屆政府要精簡1/3的行政審批事項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了,那么剩下的2/3呢?這項工作要不要繼續往下推進,如果要繼續的話您準備怎么推進?謝謝。
簡政放權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們的確已經完成了本屆政府成立之初確定的任務,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發現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僅是審批權,還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資格認證、各種奇葩證明,讓企業不堪重負的收費等等,這些都屬于簡政放權要繼續推進的內容。我們就是要在推進過程中,讓政府職能得到轉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該管的事情上來。政府確實管了一些不該管、也不應屬于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縛了市場主體的手腳,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三位一體的,也就是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監管和優化對人民群眾的服務上,把市場的準入放寬了,那就要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營造環境。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侵犯知識產權以及涉及食品、藥品、環保等群眾密切關注的違法違規問題要堅決查處。我們要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貧攻堅、棚戶區改造、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諸多民生關注的方面。
簡言之,就是要向依法依規的市場主體發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號;向依靠勞動創業創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綠燈;對那些違法違規不良行為,就要及時亮出黃牌,甚至出紅牌罰他下場。謝謝。
謝謝主持人。總理,您好。我是日本的記者。我想問一個關于朝鮮半島的問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先生從今天起訪問日本,之后他還要訪問中國和韓國。外界認為此訪的重點之一是討論朝鮮半島問題。當前,朝鮮繼續試射導彈,推進核武計劃,導致東北亞局勢非常緊張。在此背景下,中國打算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和行動來緩解緊張的地區局勢?中方將如何同日本等相關國家合作,解決所謂的朝核問題。謝謝。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對于聯合國已經通過的相關決議,中國一直是態度鮮明,而且是全面嚴格執行。中國始終是核不擴散體系的堅定維護者。的確,近來半島乃至于東北亞出現了一些緊張的氣氛,緊張很可能會導致沖突,會使相關各方都受損。我們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緊張的氣氛降下來,使大家都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最終解決問題。按常理說,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謝謝。
總理您好,我想問有關就業的問題。您常說就業是民生之本,而且我們看到有報道說您每個月在看經濟指標的時候都非常關注就業的變化。今年我們看到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您特別提到今年我國的就業壓力加大。那我想請問總理,今年會不會出現群體性的失業問題?謝謝。
終于又聽到三位一體的記者提問了。可能稍加注意你們就會發現,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提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當中,有一項是抬高的,那就是今年我們要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比去年的目標增加100萬人。我們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經濟增速,穩增長主要還是要保就業。因為就業對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是最大的民生。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已經連續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00萬人以上,今年更是強調就業優先,就是要保證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把失業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這幾年我們一直處在新成長勞動力的高峰,今年的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光高校畢業生就達795萬,創歷史新高,還有500萬左右的中職畢業生,加上去過剩產能需要安置的幾十萬轉崗職工等等。我們要營造有利于創業就業的環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鐵飯碗,而是讓人民群眾用勞動和智慧去創造或者說打造金飯碗。這幾年我們就是通過創造崗位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這里我還想請記者朋友包括外國記者能夠多報道中國的就業崗位是靠自己創出來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于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