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
訂閱
水電資源是我國的優勢資源,開發水電是能源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的要求,水電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發展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支撐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經不懈努力,截止12月底,41項省級領導包聯重大項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引黃濟寧、黃河上游大型儲能工廠等11個項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引大濟湟西干渠、蓄集峽水利樞紐工程打響收尾攻堅戰,高景太陽能單晶硅建成投產,西互一級擴能改造一期建成通車。
2011年,蘇格蘭制定了在2020年達到100%清潔電力消費的目標。而去年,該國幾乎達到了目標--根據蘇格蘭政府12月的能源聲明,98.6%的總電力消耗來自可再生能源。蘇格蘭正在努力實現2045年的凈零排放--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這也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之一。
中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2021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周年,也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第8年。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在2021年可謂是成果豐碩,在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建設、民生項目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績。這些已經竣工和正在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究竟什么樣?這些項目建成后又會對中巴兩國帶來哪些好處呢?下面就跟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巴基斯坦記者來一看究竟。
歲末將至,回首這一年,神州大地上,高大的拱壩橫跨在金沙江兩岸,電氣化鐵路在雪域高原上延伸;抬頭望月,運載火箭完成了第400次發射,中國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印跡;低頭看海,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日產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
記者從國家電網獲悉,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30日正式投產發電,這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創造四項世界第一:裝機容量世界第一,儲能能力世界第一,地下廠房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豐寧電站總裝機規模360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66.12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87.16億千瓦時,將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綠電供應。
當地時間12月22日,中國電建巴西代表處和合作方GE巴西與業主圣西蒙水電公司完成了圣西蒙水電站技改項目(標段5)EPC合同的簽訂工作。
該電站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實現了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設備、中國管理“全鏈條”走出去。中國華能駐柬埔寨首席代表李夢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桑河二級水電站是中國華能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投資建設的首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是一座綠色、低碳、生態環保型電站。
12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11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11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3.2億千瓦,同比增長9.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0億千瓦,同比增長2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9億千瓦,同比增長24.1%。
入選的2021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馴化獲突破;“祖沖之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研制成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拉索”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光子;神舟兩次成功發射,中國人長期駐守太空;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十四五”開局之年,科技體制改革舉措密集出臺;首次實現淀粉全人工合成;凱勒幾何兩大核心猜想被證明;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批上市。
2021年,隨著“30·60”目標落地,中央提出的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重要戰略指引。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把A股新能源板塊送上風口,“風光氫儲”等賽道爭相粉墨登場。
記者日前從國家能源局獲悉:今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0355.7億千瓦時,年內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97%,占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達到13.8%,同比提升2.14個百分點。10355.7億千瓦時,基本相當于今年同期的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數據。
“光伏+儲能”作為施工電源、無人駕駛自動攤鋪及碾壓技術、首創鑲嵌混凝土組合壩結構、充(換)電重卡代替油動運輸車輛……多項領先技術加持、科技感十足、節能減排效益顯著的水電站長什么樣?12月26日11時18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羊曲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黃河羊曲水電站是一等大(Ⅰ)型工程,2024年7月將完成首臺機組投運。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耗146.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1.2萬噸、一氧化碳排放量385.8噸。
要繼續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有效發揮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扎實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完善產供儲銷體系,保障北方地區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加強能源安全運行預測預警。
水電資源是我國的優勢資源,開發水電是能源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的要求,水電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發展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支撐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