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企業發展根植于社會、取之于自然。長期以來,中國石油積極響應生態文明建設各項要求,嚴格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污染物排放管控,升級綠色發展相關行動計劃,著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產業鏈綠色發展體系。在此基礎上,中國石油關注民生與社會進步,結合自身產業優勢,打造生態扶貧新模式,在治理生態環境的同時幫助地方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推動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做建設美麗中國的踐行者。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今日發布公告宣布,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油氣及化工產品需求嚴重萎縮、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等復雜嚴峻形勢,公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提質增效,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和資本性支出,努力降低疫情和低油價造成的損失,保持了油氣產業鏈總體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波動雙重影響,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日產原油水平不降反升,目前日產原油突破3.8萬噸,刷新該公司日產原油最高歷史紀錄。
中國石油(CNPC)正就從英國石油公司(BP)手中收購阿曼一個巨型天然氣田10%的股權進行深入談判,交易價值可能高達15億美元。據報道,BP出售Khazzan氣田股權,是為了削減自今年油價大跌以來不斷增加的債務,同時也是其實現能源轉型、向“零碳”目標邁進的舉措之一。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7月23日晚雙雙公告,擬將所持有的油氣管道等相關資產出售給國家管網集團,以獲得國家管網集團股權及相應的現金對價。
7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中央企業堅決執行國家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政策。
7月9日,由中國海油旗下的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首套柴油吸附分離技術在山東濱州實現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基于“分子工程”理念開發的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推廣應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對推動我國煉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歷經11個月的緊張建設,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阿克莫木氣田產能建設工程于7月1日全面投產,正式向南疆天然氣利民管網供氣。
6月29日,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檢測數據分析表明,6月22日至23日在陜京三線永清—西沙屯段通過基于渦流技術的高清幾何變形檢測器進行的管道內檢測工作獲得成功,標志著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管道環焊縫缺陷檢測技術首次在我國得到成功應用。
記者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半年工作匯報會了解到,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20年上半年完成探井12口,獲工業氣井10口,勘探成功率83%,平均測試產量50.35萬方/天,勘探成效顯著。
在全生命周期內,每年單位管道費用為13.49萬元/公里,比金屬管道費用降低29.5%,經濟效益顯著。
當能源革命成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開始尋求多元化和能源轉型,九大煤企神華、同煤、山煤、晉能、潞安、陜煤、平煤、淮南礦業、露天煤業紛紛轉戰光伏。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石油企業也正進軍光伏市場。
盡管處于疫情與低油價雙重挑戰的非常時期,中國石油依然緊守生態環境發展紅線,始終秉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環保優先”的原則。6月5日發布的《中國石油2019年環境保護公報》中披露,中國石油將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將提高清潔低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采取更為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措施。
5月14日,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西斜坡油氣勘探傳來喜訊,重點預探井車排24井喜獲百噸高產。該井獲高產,是沙灣凹陷二疊系佳木河組三段砂礫巖的首次突破,將推動沙灣―瑪湖中下二疊統大型地層油氣藏的整體勘探,進一步展現了沙灣凹陷多層系勘探的巨大潛力。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5月15日傳來消息:去年川南頁巖氣田日產能力突破3000萬立方米,年產能突破100億立方米,建成國內首個“萬億方儲量、百億級產量”頁巖氣大氣田。據悉,川南頁巖氣田目前躋身國內最大的頁巖氣生產基地,實現了頁巖氣儲量、產量國內“雙領跑”。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目標,堅持穩健發展方針,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資源、市場、國際化和創新戰略,著力加強黨的建設、弘揚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推進穩健發展,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進程中走在中央企業前列,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