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新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斷增強。氫能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廣泛應用,其改變了全球100多年基于內燃機和石油工業體系的供應格局,是能源革命的新技術。氫能可帶動再生能源發展,使中國能源體系更加低碳環保。
由于燃料電池在零下環境中,其反應生成物水會因低溫而凍結,造成燃料電池性能下降,無法啟動。冷啟動(燃料電池從低于0°C以下成功啟動并運行至正常溫度(70~80℃)稱為冷啟動)是燃料電池汽車在冬季運行(尤其是北方冬季)的最大挑戰。
日本繼今年3月再次修訂了《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之后,緊鑼密鼓又出臺了重磅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戰略》。技術開發戰略重點鎖定在燃料電池、氫制備與儲運及其氫燃料發電相關產業鏈以及水電解制氫三大領域,共分為十項關鍵技術。
歲末年初之際,處于轉型期的全球汽車產業紛紛聚焦下一個“十年”發展,氫能汽車成為廣泛焦點。從德國、日本政企層面由支持到應用落地,再到我國業界和地方政府加大布局加氫設施建設,都顯示氫能汽車發展趨勢已成“開弓之箭”。分析人士指出,氫能汽車也面臨高成本和配套設施尚待完善等挑戰,車企要做好“十年磨一劍”打持久戰準備。
本田汽車將與五十鈴汽車合作開發氫動力卡車,本田汽車認為燃料電池技術在商用車上應用的潛力相較于乘用車更大。
豐田表示,新款Mirai將標志著電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并且相較于第一代Mirai將增加30%續航,續航里程超過483km,并且性能方面也得到顯著改善。據悉,豐田已可從牛糞中提取供Mirai燃料電池電動車使用的燃料氫。
“變壓吸附裝置試車成功,出氫氣純度高達99.997%!”在兗礦國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注:兗礦集團持有該公司99.58%股份,下稱“兗礦國宏”)1月10日的三屆四次“雙代會”上,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陳愛忠向全體代表宣布了這個好消息。變壓吸附和氫氣充裝項目的一次性試車成功,為兗礦國宏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又一劑強心針。
1月12日,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共同主導了“國創氫能產業創新聯盟成立暨氫能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聯合整車、零部件企業及研究院等8家單位,共同簽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成立國創氫能聯盟。
1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出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作主旨演講,他建議國家把氫能納入國家的能源戰略體系,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當中的定位,特別是要開發氫能和水電、風電、光伏發電互相補充的全套體系。
據外媒消息,寶馬研發負責人克勞斯·弗羅利希(Klaus Froehlich)表示,與豐田合作開發的第二代燃料電池有望在近日進行試生產并開始推廣,而第一批使用該電池的車型將是X6與X7。
2020年的CES上,我們不但看到了更大的氫燃料電池“浪潮”,參與其中的企業越來越多,產品本身更是突破汽車領域,變得更加多樣化。
從2019年3月“推動加氫設施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19年10月11日國家能源委會議提出探索推進氫能商業化路徑,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至少已有36個地方(省市級)出臺了扶持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相關政策。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電堆市場規模為10.71億元,同比增長48.44%。從電堆功率出貨量(功率按照企業對外功率計算,沒有區分額定功率與峰值功率)方面來看,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電堆的出貨功率約為174.92MW,同比增長74.62%。
面對汽車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眾泰汽車積極布局氫燃料市場,成為采用功率達到3.5KW/L密度的氫燃料電堆的自主品牌,并將以此為指引,通過打造更高效、更清潔的新能源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1月7日,日本豐田公司在美國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宣布將在日本富士山腳下建造一座未來智能城市。該城市將集合自動駕駛、MaaS(出行服務)、個人新式出行、機器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