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近期發展熱度非常高,此前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20》中提到氫能再中斷能源消費比例到2060年將達到20%。
日前,中國氫能聯盟戰略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公開場合介紹:“當前氫能源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我國建成加氫站128座,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保有量達7000多輛。”
在拿下全國創新爭先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并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后,科研者譚旭光又一次迎來了榮耀時刻。4月16日,他登上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領獎臺。
繼“家庭用燃料電池”之后,日本松下電器又開發了大型公共設施使用的“純氫型燃料電池”設備。此次驗證的“純氫型燃料電池”設備安裝在位于東京有明地區的松下電器中心,設備每天運行8小時,為中心供電。
近年來,“氫能”作為一種零污染的高效能源,正逐漸被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能源央企紛紛入局十萬億級氫能產業,氫能源為什么受到如此青睞?央企在氫能產業中扮演什么角色?今天,小編帶您走近氫能源世界。
除了燃油、充電,汽車也可以搭載一種全新的能源——氫燃料。4月7日,市經信局就《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記者梳理發現,2025年前,本市擬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當利用陽光而不是化石燃料從水中提取氫氣時,它是一種無污染的能源。但目前用催化劑和光來 "分裂"或分解水分子的策略需要引入化學添加劑來加速這一過程。現在,研究人員在《ACS ES&T Engineering》上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催化劑,可以破壞廢水中已經存在的藥物和其他化合物用來生成氫燃料,這意味著在生產有用的東西的同時,還一舉兩得地擺脫了一種污染物。
日前,《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GB/T 26779-2021最新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新國標擬定在新標發布半年后正式實施,日期為2021年10月1日。代替(GB/T-2011)舊國標。《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口》(GB/T 26779-2021)最新國家標準正式發布,代替(GB/T-2011)舊國標。該國標增加了70 MPa加氫口尺寸及耐臭氧老化、耐鹽霧腐蝕、耐溫度循環和兼容性測試等多項技術條目。
韓國3月召開的氫能源經濟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SK、現代汽車、浦項、韓華和曉星等五大集團表示,未來20年間(2030年前)將投資4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78億元)用于發展氫能源生產、存儲、運輸和應用等氫經濟領域產業,韓國政府將為此提供政策扶持。
日前實地走訪了長城汽車位于河北的氫能源技術中心了解到,經過5年的發展,長城汽車已累計投入20億元用于氫能源研發,并將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落地全球首個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項目。
“你們不會看到任何氫能源的乘用車,在大規模市場中應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想法太過樂觀了,10年內都不可能,因為這背后的物理學邏輯不合理。”日前,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對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前景的悲觀預期。
18日,重慶九龍坡區與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等6家氫燃料電池企業簽訂協議,合作建設氫能科技產業園,打造中國西部(重慶)氫谷。
2月25日,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位于兩江新區的上汽紅巖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在黑龍江黑河地區經過半個多月的冬季標定測試,在極寒氣候下仍能穩定啟動、正常行駛,并保持穩定輸出長續航,成功通過了-35℃極寒標定測試。
最近幾年,新能源技術遍地開花,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技術選擇,汽車中有鋰電池,還有廠商選擇燃料電池,不過馬斯克現在對燃料電池開炮了。特斯拉CEO馬斯克今天在推特上發文,稱燃料電池應該被叫做智商稅(fool sells),用于汽車上是個愚蠢的選擇,哪怕是用于火箭也不是好選擇,但至少還不算荒唐。
為了實現該技術的商業化,必須進一步提高電池性能,新型高溫催化劑材料備受期待。鉑(Pt)基催化劑在燃料電池電極反應中表現出如此優異的性能。特別是單原子鉑催化劑,由于其獨特的功能性而被積極研究。然而,在高溫下,鉑原子不穩定。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