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以下簡稱“碳匯基金會”)全體員工在理事長、原林業部副部長劉于鶴的帶領下,前往被稱為北京后花園的河北省興隆縣,開展碳匯基金會公務出行“碳中和”暨個人義務植樹碳匯造林示范基地的植樹造林活動。
所謂碳中和,是指將企業、組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計算清楚,然后通過“購買碳信用”即排放者出資開展造林增匯或減少碳排放的項目,以抵消其排放的溫室氣體,從而達到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氣候變化頻率和強度的目的。經測算,碳匯基金會每年的公務出行大約造成27.6噸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碳匯基金會決定出資9.6萬元在河北省興隆縣營造120畝油松碳匯林,將碳匯基金會每年的公務出行的碳排放全部吸收。
碳匯基金會作為傳播低碳理念、倡導低碳實踐的公益機構,全體員工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擔負起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低碳工作的義務和責任。為完成每年的義務植樹,全體員工決定每人每年捐款100元,以“購買碳匯”的方式,完成種樹5棵植樹義務,實施地點也在河北省興隆縣。
劉于鶴指出,碳匯基金會營造公務出行“碳中和”和個人捐款義務植樹碳匯林,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兩型”社會,發展現代林業、科學應對氣候變化的有益實踐,是一個新的創舉。望全體員工以更加科學的決策、更加務實的行動,引導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應用林業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偉大事業中來。他同時指出,在興隆縣實施碳匯造林項目,有于普及碳匯知識、傳播低碳理念,推動山區、林區的生態文明建設。
碳匯基金會自2010年7月19日在民政部注冊成立以來,廣泛發動企業和社會公眾以捐款的方式“購買碳匯”,通過植樹造林、森林撫育等林業措施,履行社會責任、踐行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化,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實施了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天津會議、2011年和2012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2011年和2012年中國綠公司年會等國際、國內會議的“碳中和”林,國際竹藤組織公務活動“碳中和”林和福建建峰包裝用品公司“2010年碳中和企業”碳匯林等一系列碳匯主題造林項目,在全社會樹立了實施“碳中和”林專業、權威機構的良好形象,并將碳匯基金會打造成為“儲備碳信用、履行社會責任,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四位一體的公益平臺。
特別是碳匯基金會2011年創立的“綠化祖國·低碳行動”─“網上捐款、義務植樹”公益活動,倡導公眾通過“購買碳匯、足不出戶、低碳植樹”方式參與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行動,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今年的“3.12”植樹節,數萬人通過網上捐款、低碳植樹,金額達100多萬元。“網上捐款、義務植樹”公益活動創新了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增強了公民的綠色低碳理念,提高了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豐富了公眾實踐低碳生活的活動載體。
參加此次造林活動的還有河北省林業廳、承德市林業局和興隆縣林業局的領導以及興隆縣政府、縣政協的主要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