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這樣一種預測,到20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上升約10至40厘米,2050年將上升約30至60厘米,2100年將上升約40至90厘米。今年是全國海洋宣傳年,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王詩成慎重地告訴大家,這并非危言聳聽。
海平面的上升到底有多快?最新的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沿海海平面為近10年來最高,比2007年高了14毫米。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度。海平面上升加劇了風暴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咸潮等海洋災害的發生。而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將是中國受危害最嚴重的地區。
海平面上升,首先帶來的結果就是風暴潮災害的頻繁發生。據科學統計,廣東沿海遭受強風暴潮影響的頻率最近10年比以前增加了1.5倍,長江三角洲地區增加了2.5倍以上。2008年9月,廣東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出200多毫米,超強臺風“黑格比”引發了百年一遇的罕見風暴潮。去年,海水入侵最為嚴重的地區是渤海和北黃海沿岸,而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等沿海地區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鹽漬化災害,長江口和珠江口均發生了咸潮入侵事件。
其次,隨海平面上升而導致的必是土壤鹽漬化、海水入侵、淡水資源遭受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環渤海區域的山東、河北、天津沿海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發現海水侵蝕地下含水層,并急劇擴展,直接威脅著沿岸居民的生存。
在我國沿海,尤其是幾大三角洲地區,都因過量開采地下水而造成陸地地面嚴重沉降,這恰恰加劇了區域性的相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造成這些地區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遠大于全球速度。隨著海平面的升高,海岸工程防護標準被迫一再提高。中國20世紀按照“百年一遇”設計的防潮工程,目前已經無法抵御海洋大潮的影響。如今,天津地區遭遇溫帶風暴潮時,會出現海水淹沒碼頭貨場的現象。
今后,海平面的上升還將加速。我國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正面臨海平面不斷上升的威脅!以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為例,按照國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沒有防潮設施的情況下,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按照歷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淹沒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及江蘇和浙江沿岸26%的土地,也就是說,長三角富庶的多數城市都將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經濟損失可達96億元人民幣,受災人口達68萬。
海平面上升,海水步步進逼,我們的家園正在被淹沒!但愿像《后天》那樣的電影場景,永遠不會成為現實。王詩成認為,目前,我國應加強海平面監測、預測和影響的評價工作,將海平面上升影響作為重要指標,納入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同時,采取控制地下水開采、提高沿海堤防工程設計標準、加強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恢復等一系列措施,來遏制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