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重慶市民將有機會見識到一種“未來建筑”——重慶市建筑節能示范中心。這棟建筑由于融入了墻體自保溫、西墻綠化等10大節能新技術,預計可節約高達75%的能耗。
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和國家5大中心城市之一,重慶試點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其低碳建設的一大亮點就體現在建筑節能上,曾得到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高度評價。
按照重慶發改委的介紹,重慶市低碳試點建設思路是與產業機構調整、城市規劃建設、推進科技創新相結合,提升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比重,加快發展低碳交通和綠色建筑、綠色照明,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努力建設宜居重慶、森林重慶。
重慶市發改委強調,未來將加強全市低碳發展的規劃引導,并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全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未來路線圖,引導低碳經濟發展。
低碳試點初顯成效
在2010年低碳試點啟動儀式上,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介紹重慶市發展低碳試點的思路時曾表示,未來要把低碳經濟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與城市建設結合,與技術創新結合。
而記者從重慶市發改委獲得的資料顯示,重慶市進行低碳試點的總體思路是: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節能增效、生態環保為目標,從體制機制、產業體系和產品供需市場以及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創新并積累低碳試點經驗。并最終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調節、多元投入、全社會共同推進的低碳發展格局。
重慶市發改委同時介紹,該市在規劃編制、產業結構調整、清潔化能源體系構建、低碳產業集聚、林業碳匯增創以及低碳國際合作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能源建設方面,重慶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電、生物質能源、風電、垃圾焚燒發電、農村沼氣等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非化石燃料電力裝機容量比重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垃圾焚燒發電、車用工業乙醇汽油添加、風力設備制造等技術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重慶市正處于從一個老工業城市向亞洲最大的IT產業基地轉型的時期,以低碳為標準進行產業的垂直配套切合重慶的實際。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重慶已經超額完成了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當前,正在加快建設全國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和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風電裝備制造、太陽能光伏、LED燈具制造等5大低碳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此外,結合“森林重慶”建設,重慶市在造林工程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重慶市林業局造林處處長楊明興于此前介紹稱:2009年,通過實施城市、農村、通道水系和長江兩岸5大森林工程,重慶市完成森林工程建設任務578萬畝,已完成總體規劃的36%,新造林占全國當年新造林的6%。
實施這一工程前,除了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的特殊年份,全市常年造林規模不過每年100萬畝。而2009年,全市城鄉森林工程總投資123多億元,栽種各類樹種數量達5億株之巨,遠遠超過此前10年的總和。
到2010年,重慶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6%。初步估算,森林每年固碳量為580萬噸,折合減排二氧化碳2127萬噸。
建筑節能突破
按照童小平的介紹,目前重慶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了外環開發階段,外環的建設都要在低碳要求下進行。事實上,重慶市“十一五”期間低碳建設的一大亮點就體現在建筑節能上,并且曾得到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高度評價。
2008年1月1日,重慶在全國率先頒布施行建筑節能的地方性法規——《重慶市建筑節能條例》,將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列為重慶建筑節能改造的重點,并使其納入法制化軌道。
此外,重慶還在全國率先施行了建筑能效測評和標識制度,實現了建筑節能的閉合管理,大幅提高了政府主管部門對建筑節能的監管力度。
在技術應用上,墻體自保溫技術體系成為全國建筑節能這一領域的主要技術路線。淡水源集中供冷供熱應用技術達成規模化推廣,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方面獨具地方特色,重慶也被批準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
近日,在重慶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與建設成果博覽會上,重慶市建委總工程師吳波表示,中國每年20億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面積堪稱“世界之最”,但這些建筑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左右。相比之下,英國和美國建筑的平均壽命分別可以達到132年和74年。
他表示,重慶若要實現低碳發展,就應該為市民提供真正的“綠色建筑”,即擁有節地、節材,及節水、節能,生態環保特性的建筑。
作為重慶市“十一五”期間的重大科技成果,將在本屆城博會上推出的“未來建筑”,是目前全國唯一集低能耗、綠色、智能化于一體的示范建筑,建成后將為重慶市低碳建筑發展提供樣板。
此外,重慶市目前正在制定《重慶低碳建筑評價標準》,預計今年9月出臺。與之前建筑節能的有關規定相比,作為全國首個低碳建筑評價的地方標準,將主要強化建筑物在施工、使用上的低碳化,未來將可能成為重慶市強制執行的建筑標準。
“十二五”強化約束
鑒于重慶市客觀條件的約束性,經濟發展加快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將會越發嚴峻。
“十一五”初期,重慶的萬元GDP能耗是1.33噸標煤,2010年降到了1.06噸標煤,下降了20.9%。而依據國家對“十二五”期間能源消耗設定的新標準,重慶還需要將這一數字再下降16%。
對此,重慶市發改委表示,“十二五”期間,重慶將進一步健全碳排放統計、監測和考核三體系的建設。對于重點企業的碳排放,設置審計和報告制度。并將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逐步分解落實到各區縣和重點企業。同時將其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指標體系,通過建立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
此外,重慶市還將通過財稅、投資、用地、市場等一攬子政策措施,鼓勵低碳經濟發展和低碳技術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