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要把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節約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各省市在多舉措推進清潔生產、促進節能減排的過程中,舊有的高能耗發展方式均有了不同程度改觀,節約化的新型產業之路正在加速成形。近幾年來,多個省市都對企業清潔生產方案中的節能、節水、調高資源利用效率等項目予以扶持,并取得了良好節能成效。而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從總量上控制能源消耗,多個省市也早已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措施。
安徽:積極推進節能“萬千百”工程
“十一五”期間,安徽省關停小火電機組33臺,合計305.5千瓦,電力工業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年節能1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1.5萬噸、二氧化碳249萬噸。
2008年以來,安徽省抓住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機遇,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累計爭取中央投資及專項資金40多億元,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設立省級全社會節能和循環經濟資金,對公共機構、學校、醫院、商場及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實施以獎代補。加強項目跟蹤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確保項目早日建成。
面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安徽省相關部門制定了《安徽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把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各市和重點企業,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定期公布節能減排完成情況。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檢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加強對能源統計數據監測。編制“十二五”節能、循環經濟、生態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產業等重點專項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宏觀指導作用。
實施節能“萬千百”工程是安徽省清潔生產的一大亮色。強化年能耗萬噸以上標準煤重點耗能企業和2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的節能管理,實施直接監督管理;加強年能耗3000噸以上標準煤企業的節能管理,建立監測檢測監督機制;建設100個省級重大節能示范工程,推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改造。加快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和綠色照明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另外,安徽省還將加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動重點鎮、開發區及工業園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工業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試點示范。重點推進重點流域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重點區域清潔生產工作,使其成為污染防治的典范。
福建:加強協調推動節能資金整合
在過去的一年,福建省單位GDP能耗降至0.783噸標準煤/萬元,比2005年下降了16.4%,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為40.94萬噸和37.26萬噸,比2005年分別減排11.2%和55.4%,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減排目標。
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檢測及考核實施辦法》,進一步細化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規定。每年制定年度節能減排工作計劃,將目標任務額分解下達給各市、區等相關部門及重點用能和排污企業,建立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工作,組織開展了節能減排年度目標責任的評價考核,實施嚴格的“問責制”。
“十一五”以來,福建省共有138個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家財政節能獎勵,獲得資金扶持近4.54億元,項目總投資達75.63億元,年可實現節能量219萬噸標準煤,綜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冶煉廢渣、尾礦、林木“三剩物”以及廢舊輪胎等各類廢棄物近200億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福建省尤其注重發改、經貿、財政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推動相關資金整合落實,注重檢查督促,促進項目發揮效益。
在下一階段,福建省還將強化源頭控制,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嚴把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關。深入實施14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方案,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善服務發展政策,大力發展物流業、旅游業等現代服務業,爭取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核電、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項目規劃和建設,合理布局和適時推進超超臨界火電建設,加快實施液化天然氣利用工程,爭取到2015年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到50.7%。
另外,福建省還將重點實施節能工程,推廣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積極開展合同能源管理。
江西:做好重點領域的節能推進
“十一五”期間,江西省節能12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3000多萬噸,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的0.97下降到“十一五”的0.62。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江西省明確提出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指標,并在年度計劃中逐項分解。同時,省政府分別與市政府、重點企業簽訂“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進一步細化和強化目標責任。另外,江西省還實行節能減排公報和考核制度。成立全省生產總值能耗核算和考核領導小組,制定并落實《江西省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每半年公布一次全省及各區市能耗目標,按年度通報各區市減排目標。
江西省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對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能耗領域實施節能改造,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加強能耗綜合管理。同時,重點推進萍鄉市等4個單位開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并啟動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選擇鷹潭市等2個設區市、10個重點縣、12個重點工業園區和36個重點企業,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并依托江銅、新鋼等大型國企,積極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開展生態工業園區試點建設,累積推進南昌高新區等42家園區試點,督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38個縣工業園區率先試點。
下一階段,江西省將繼續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強度為目標,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倒逼機制;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節能減排技術進步、加強節能減排管理相結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量。
江西省的預期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力爭單位GDP能耗降16%,單位GDP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目標任務范圍之內,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分別達到85%和80%以上,各級各類園區均建成省級生態園區、全部建有運行穩定的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成200個以上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單位。
山東:專項規劃推進生態城建設
山東省“十一五”以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消減率分別達到16.6%和21.0%,累計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減排任務的111.4%和105.0%,成為6個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總量減排任務的省份之一。2010年底,“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任務目標全面完成。
山東省在確定了節能減排目標之后,強化了相關投入保障機制和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實施了“新能源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確保規劃落到實處,山東省將節能減排任務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對主要任務和目標分地區、分年度進行了分解落實,與省內17市政府和重點企業簽訂了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通過加強規劃引導和計劃指導,健全了完善目標考核和監督檢查體系。
在下一階段,山東省資源、環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形成山東綠色發展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