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北京代表中國政府,向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1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氣象部門的代表贈送了最新的氣象產品,這些產品將有助于亞洲發展中國家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本次中國政府向1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贈送的氣象產品分別是: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具有大容量、覆蓋范圍廣、資料種類多、用戶使用成本低、不依賴于本國通訊條件等特點;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為天氣預報員提供了一個臺風等災害性天氣、中期、短期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綜合性工作平臺,具有強大的天氣預報人機交互制作能力,該系統的應用提高了預報準確率和工作效率。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這些產品可以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提高氣象預報和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它不僅僅能夠發送氣象衛星的數據,還可以發送更多的氣象數據和氣象預報的產品,包括圖像、圖形、數字產品等,整個的傳輸量更大。同時,這套系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接收10顆、20顆氣象衛星的數據,包括國外的,而且很時時,就是這個衛星數據只要接收下來,馬上廣播下去,讓廣大的亞洲國家在第一時間能夠接收到所有的氣象數據。這樣幫助我們的亞洲國家一起提高氣象預報的能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
尼泊爾是本次接受捐贈的國家之一,尼泊爾水文氣象局通信室主任蘇迪普.巴特拉伊先生在接收采訪時表示,本次中國政府捐贈的氣象產品將有助于提高尼泊爾的氣象預測準確率。“我們之前用的是(中國政府贈送的)風云氣象衛星廣播系統系列產品,這次中國政府捐贈的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產品比(之前的)風云系統的產品功能更強大,它可以直接接收衛星運輸的圖片,還有各種各樣的數據。而且,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能把各種各樣的數據融合在一起,非常有助于我們提高預測的準確率。”
除了向發展中國家捐贈氣象儀器、設備和軟件援助外,中國還邀請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氣象部門的高級官員來華考察,分享中國在氣象事業發展中的經驗和理念。世界氣象組織南京和北京區域培訓中心自1994年以來已為100多個國家的1400多位發展中國家學員提供了氣象各領域的培訓。
鄭國光局長表示,未來中國氣象部門將繼續加強與發展中國家氣象部門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每年中國氣象局和世界氣象組織合作,邀請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氣象局長或者首席氣象學家到中國來進行一些交流,和我們中國的氣象科技工作者一起交流,加強相互的理解,所以我作為氣象局長,還要繼續推進這樣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