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淡水水庫溫室氣體排放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電協會、中國三峽集團公司等機構4月7日在三峽壩區聯合宣布,將盡快制定一套全球公認的標準測量法,并在1-2年內對全球水庫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面評估。
記者7日從三峽大壩所在地中國宜昌召開的“水庫溫室氣體中國地區國際會議”上了解到,由于缺乏一套公認有效的測量方法,國際上一直存在著水庫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爭議。
“有的研究認為水庫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有的研究則認為水庫溫室氣體排放量并不大,因此有必要盡快制定一套全球公認的標準測量體系。”聯合國水資源局能力建設十年規劃項目官員Hani Sewilam說。
來自中國、法國、加拿大、印度、埃及、巴西、德國、葡萄牙、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的包括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和水電企業的59位代表討論了由國際水電協會專家組提出的水庫溫室氣體測量法。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際事業部負責人于濱提出,在制定全球統一的檢測標準時,應重點把握淡水水庫在溫室氣體產生機制、監測方法與應用、數據采集與分析、水庫溫室氣體排放參數的選取與計算標準制定。
本次會議在三峽工程壩區召開,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有關人士指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十分關注并積極參與國際課題的研究,這是對國際水電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支持。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說,盡快形成一套公認的測量體系,有助于人們了解與原自然河流狀態相比,人工水庫形成后是否增加了溫室氣體凈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