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激經濟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員,泰國、緬甸問題專家宋清潤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泰國之所以提出東部經濟走廊計劃,主要原因是其近幾年經濟狀況確實不佳。一方面,國際經濟持續不振,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向型的泰國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泰國此前國內政局動蕩,其間還出現過洪災,這也給農作物生產大國泰國帶來致命打擊,嚴重時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甚至出現過0.1%的低增長。即便是近年來有所好轉,泰國經濟增速也始終停留在2%——3%的區間,“泰國迫切需要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雖然泰國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泰國GDP同比增長2.8%,2016年同比增長3.2%。其中,旅游業對GDP增長的貢獻尤其明顯,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宋清潤指出,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特別是泰國在其東部規劃并建設了多個工業園區,希望借此拉動經濟增長,不過,沒有國際投資,僅憑國內投資顯然是無法實現這一目的的。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計劃就此應運而生。2016年10月4日,泰國內閣通過了《東部經濟特區法案》,希望能夠吸引外商對十大目標產業進行投資,從而提升泰國的產業結構,增強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使泰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宋清潤指出,這個東部經濟走廊計劃連接了泰國的北柳、春武里和羅勇三個地區,在發展新型汽車、智能電子、高端農業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機器人、生物材料及信息技術等10大產業的同時,完善該地區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對接“一帶一路”
按照規劃,東部經濟走廊計劃需要在2017——2021年間投入440億美元,而據泰國政府預計,其中的80%資金都將來自私營部門,其余來自政府。
“因此,泰國方面積極表態希望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中國的投資者赴泰國投資;另一方面則是借由未來規劃中的中泰鐵路等聯通泰國曼谷到北部的高鐵,進而與中國這個大市場聯系起來,這正與促進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倡議有了對接的契機。”宋清潤說。
頌吉在6月22日舉行的“泰國大戰略動向”說明會上就特別強調,泰國要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特別是實現東部經濟走廊鐵路與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對接,讓東部經濟走廊成為本地區的物流中心。
“泰國除了希望實現同中國在商貿往來、物流、人才等方面的聯通外,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是希望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實現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連接,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宋清潤說。
事實上,頌吉此前就曾表達過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強烈愿望。他說,“一帶一路”將讓全世界受益,“這一倡議提出后到現在,我們就看到參與的相關國家間的投資、貿易、游客人數快速增長,相信今后這個趨勢還會持續。”泰國也希望分享這一紅利,希望能夠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實現對接,特別是與中國基礎設施如鐵路、港口等實現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