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在論壇演講中強調,隨著全球化導致社會不平等加劇,社會凝聚力瓦解及環境災難等問題,全世界越來越認識到全球化1.0并非一個完善的發展模式。當前,世界正迫切尋求一個包容、有遠見、全面的和可以應對21世紀挑戰的發展模式。
何志平表示,“一帶一路”正是實現這一需求的答案。“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戰略構思,它通過發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當地創造需求和就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繁榮的同時,維護社會平等和倡議環保責任等。這一倡議體現了一個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模式,也就是全球化2.0。
論壇上,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院長聶磊介紹了中國近30年基建成就、特別是交通運輸發展的經驗。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劉強介紹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經驗,為基建資金匱乏的國家提供“中國方案”。
在論壇的高級別研討會上,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全球六成人口,以及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和貿易,在推動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吳紅波強調:“通過促進經濟、貿易、就業、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等,“倡議”將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很大支持,為改善包括貧窮、能源和水資源利用、工業化、新型城市建設,以至全球和平安全與 合作等問題上做出貢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曾表示,中國的發展是在國際社會的框架之下進行,并強調中國對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的決心。“一帶一路”倡議背后的思想是要與世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而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則為全球經濟發展和合作設定了整體框架。兩者都是要強化全球合作,推動共同發展。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弗雷德里克·沙瓦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了一個新的發展范式,打造出一個新的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經濟平臺。“我們樂見古絲路發展成為現代經濟帶,由東亞開始,經過中亞,到達西亞、歐洲及非洲,為各地帶來合作與繁榮。”沙瓦表示。
作為聯合國經濟理事會的諮商機構,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自2013年開始在聯合國舉辦“中國故事”專場論壇。如今,“中國故事”專題系列已成為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的品牌活動之一,廣受各界好評。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供稿)
短評
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的重要思想,強調以謀取勝,突顯決策的智慧。而智庫作為政策制定的“最強外腦”在“謀”的方面體現了一國政策研究的高水準。
如今,中國是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世界能源界應有對等的中國聲音。然而,即便是在智庫建設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仍很有限,專業能源智庫的聲音更是難與我國能源大國的地位匹配。
此次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選取了“一帶一路”話題,緊抓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重點,切入經濟全球化話題,可謂恰逢其時。當前經濟全球化正處在十字路口,各國只有廣泛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攜手前進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有效遏制“逆全球化”浪潮。握指成拳,發揮集體的力量來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對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在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投資等方面給多國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為促進中國能源業的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國的能源智庫應不斷提高建言水平,當好能源政策制定者的千里眼、順風耳,同時,還要在國際舞臺上當好中國能源政策的擴音器。
語言是交流的藝術,用對方的語言和愿意接受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思想。向外國人講“一帶一路”最忌打官腔說套話。在國際政治舞臺中心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能源聲音,將聯合國變為中國能源聲音的主場便是直接、高效的傳播案例。
運用軟實力來實現戰略目標,主動在國際社會上講好中國能源故事,應成為中國能源智庫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的“新常態”。這方面,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