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媒體對東北特鋼集團債務違約的報道,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9日回應說,國家發改委將堅定不移地處置僵尸企業,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確保社會穩定和良好金融秩序。
該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總需求逐步減弱,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一些企業不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甚至瀕臨倒閉,但受一些體制機制因素制約,以市場化方式退出的障礙較多,成為僵尸企業。
該負責人強調,這類企業的存在,扭曲了市場信號,降低了要素資源利用效率,增加了社會管理成本,妨礙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建立。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堅定不移地處置僵尸企業,另一方面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一企一策,促進僵尸企業退出,同時確保社會穩定和良好金融秩序。
該負責人強調了處理好債務問題對于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性。他表示,由于鋼鐵企業資產規模大,涉及面廣,一些企業的債務關系復雜,如果處置不當,有可能引發區域性風險。為妥善做好債務處置工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將通過推動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多種渠道,依法依規處置好產能退出企業涉及的債務問題,保障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平穩推進。
該負責人指出,2015年是中國鋼鐵工業困難的一年,不僅表現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粗鋼產量首次下降,而且全行業虧損。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會員企業虧損額645億元人民幣,虧損面50.5%。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與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就是市場需求不振、產能利用率低造成的。
他強調,事實證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是十分有效的,今年上半年中國鋼鐵產量同比下降1.1%,價格回升,3月份鋼鐵全行業當月實現扭虧為盈,4月份起實現累計扭虧。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抓好去產能工作,確保完成五年化解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