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金業務為主體,打造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投資平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以其獨特的投資模式,推動企業聚焦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結合公司管理權限的下放,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基金業務一直是國投的重要業務之一。早在2004年,國投就參與設立了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2009年7月,成立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主導設立了國投第一只市場化基金等。
2014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將國投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國投把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作為公司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繼續做大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加大對社會資本的募集力度。
2015年12月,國投將分散在不同板塊的基金業務,組建成國投創新、國投創益、國投創業、國投創合、海峽匯富5個基金管理公司和1個股權投資公司,全面覆蓋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基金中的基金(FOF)、政策性專項基金等領域。
“發展基金業務有助于提高國投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行效率,推進結構調整,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投在新興產業領域發展。”國投副總裁施洪祥說,截至今年6月,國投共募集基金1259億元,直投規模84億元。
市場化運作的基金業務,也撬動了社會資本的聚集。如,與民營資本合作設立創新基金和創業基金等,為社會資本進入相關產業創造了條件。“現有基金規模預計可引導5000億元左右的社會資本進入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施洪祥說。
除基金外,國投還通過綠地投資、并購重組等方式投資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如,投資建設國投大廈養老項目、廣州養老項目等,涉足大健康產業;與合肥市政府合作發展報廢汽車綜合利用項目,發展城市環保產業等。
國投獨特的“管資本”運作模式,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發展效益。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國投資產總額4955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利潤165億元,同比增長14%;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12.72%,位居央企前列。
在發展投資業務的同時,國投進一步放權至下屬公司。根據不同業務板塊特點,采用“一企一策”原則,將子公司分成“充分授權、部分授權、優化管理”三類,并選取14個指標進行量化評價。
“放權以前是我們確定方案后報總部決策,有時一個流程就得走一個月,說不定就錯過了許多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昭滬說,放權后,子公司擁有更多、更快的決策權,不少業務得到突破。
下一步,國投將進一步完善“基金+控股+其他多種形式”的資本運作模式,聚焦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做到基金和控股業務協同運作,并與部委、央企等合作搭建市場網絡等,不斷完善投資策略,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