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原油、鐵礦石和煤炭三種大宗商品的進口量都呈現增長態勢。
其中原油進口增幅最大,累計進口量為2.18億噸,同比增加12.1%;其次是鐵礦石,前7個月累計進口5.82億噸,同比增加8.1%;煤炭進口量為1.29億噸,同比增加6.7%。
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7月,原油進口大幅增長主要來自地方煉油廠的原油進口增量。
長期以來,中國的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受到嚴格管控,權限主要集中在“三桶油”手中。2015年國家逐步放開了地方煉油廠的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今年前7個月原油進口的主要增量就來自地方煉廠新近獲得的原油進口量,這同時使今年上半年地方煉廠整體開工負荷到達60%,相比去年40%左右大幅提升。
但高健表示,下半年原油的進口增速不會像上半年那么快。地方煉廠以山東省最為集中,當地倉儲和管道等基礎設施以及目前庫存都會限制進口增量,同時一部分煉廠的進口指標也已經達到上限。
鐵礦石進口量增長主要源于年初至今中國鋼廠盈利狀況好轉。大部分鋼廠基本上是滿負荷生產,而國內礦山由于成本較高,目前開工率僅有64%左右,因此優質的進口礦受到歡迎。
中聯鋼資深分析師胡艷平告訴財新記者,預計今年下半年鐵礦石的進口量應該會和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長。她預測,今年鐵礦石全年進口量估計在10億噸左右,比去年可能增加約5000萬噸。
煤炭進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國內煤炭限產造成的。2016年4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發布《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對全國所有煤礦的生產能力以每年276個工作日進行重新核定。此前煤礦產能均是以每年330個工作日計算的,重新核定后,各個煤礦的生產能力是之前的84%左右。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對財新記者表示,嚴格限產使國內煤炭供應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缺口,特別是沿海的一些下游電廠需要進口煤補充。他表示,如果下半年還是嚴格力推煤炭去產能,國內煤的供應缺口還會存在,煤炭進口量還會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