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增長勢頭得到控制,企業成本出現下降,供給側改革成效初顯。
上半年,國家煤監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內蒙古14家中央直屬煤炭企業,按每年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產能。這14家央企共有209處煤礦,原年產煤炭能力為8億4274萬噸,重新核定后為7億0804萬噸。全年14家央企煤炭產量確定下降1億3740萬噸。相當于關停三個年產四千萬噸的大型煤礦。同時,自治區對未批先建的煤礦下大力度進行整治。4月,發改委發布2016年第1號公告,對我區未經核準但已開工建設的23處煤礦項目予以公告取締。這23處煤礦既有地方企業的項目,也包括部分中央直屬企業的項目。比如石拉烏素煤礦、勝利煤田西二號露天礦等。23處煤礦建設規模為每年生產原煤1億6480萬噸。通過國家和自治區重拳出擊,全區煤炭產量大幅下降。
自治區統計局副局長潘志峰:從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了10.4%,焦炭下降了16%。
除了煤炭,全區控制鋼鐵產能,去房地產庫存收效明顯。
潘志峰:生鐵下降了0.8%,粗鋼下降了1.5%,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了17%。
產能化解有序推進,去庫存進程加速。各級政府減稅清費力度也不斷加大,企業運營成本逐步降低。
潘志峰:一季度和前5個月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4.67%和5.69%,呈現逐步走高態勢,反映企業單位成本費用投入后的獲利能力有所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