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經濟轉型,中國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改革正在轟轟烈烈進行中。截止2016年中,粗鋼及煤炭企業產量都有下降,價格亦在回暖中。但反而觀之,價格的改善,是否會讓下半年去產能行動更加艱難?
7月14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通報早前去產能成果:前5個月,中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4%,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同比下降8.4%。按照規劃,2016年的目標是: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要2.5億噸以上。
趙辰昕說:“目前看,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開始顯現,新增產能得到有效控制,鋼鐵煤炭行業經濟運行走勢穩中趨好。”
去產能也牽扯到貿易問題。就在昨天(7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歐盟官員重申,會堅決處理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早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曾導致中歐雙方關系緊張。高層不斷督促實施去產能,7月7日,部際聯席會議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明確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進入“加速實施”新階段;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
按照發改委計劃,各地方政府需在7月15日前將目標責任分解到各地縣和企業,把今年的目標具體到每臺設備、每個礦點,并上報退出產能任務量的時間表。7月12日,寶鋼集團剛剛公布:計劃在2016-2018年期間壓減過剩產能920萬噸。以去年的鋼產量計算,寶鋼是全球第五大鋼鐵企業,近期它與武鋼正籌劃戰略重組。
一個難以忽視的問題是,自上而下的去產能,伴隨著基層的陣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初步估算,今年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約涉及職工80萬左右,任務艱巨。趙辰昕說:“一些地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形勢也較為困難,推進去產能,妥善安置職工、處置好企業債務,都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隨著工作進展和市場變化,一些減產、停產的企業有意復產,有些地方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對此需要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
私下復產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鋼鐵及煤炭價格正在回暖。7月初,鋼鐵協會監測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67.83點,比年初上漲11點;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價400元/噸,每噸比年初回升30元;企業貨款回收也有所好轉。1-5月份協會會員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后累計實現利潤87.36億元人民幣,實現了扭虧為盈;不過銷售利潤率只有0.83%。
如果價格進一步回升,下半年去產能將可能更加艱難。對此趙辰昕表示,當前確有一些擔憂,(價格)動搖一些地方和企業去產能決心,已經減產、停產的企業也有意復產,增加化解過剩產能難度。不過他強調,中國鋼鐵總供給過剩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態勢缺乏足夠支撐;煤炭也由于清潔能源替代等因素,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倒逼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的市場環境,短期內不會因價格一時漲跌而出現根本性變化。
督促去產能的另一重保障在問責制。早前國務院明確各省區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2016年底會一一盤點交賬,未完成者將被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