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將推動中巴兩國經貿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哈立德·艾勒·魯邁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對于未來中巴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魯邁希表示,巴林雖然在中東國家中面積小、人口少,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與區域內其他國家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可為中國企業通過巴林進入中東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魯邁希說,“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也更有利于發揮巴林的優勢。古代“絲綢之路”就曾為中國和巴林的貿易往來搭建了重要橋梁,新的“一帶一路”建設對于重建兩國經貿關系,提升中國同巴林以及區域內各國交流與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強調,巴林的金融服務業相對發達,法律健全,勞動力素質較高,企業運營成本較低,這些都為中國企業進入巴林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希望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進巴林,巴林也愿意幫助這些中國企業擴大與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業務往來。
對于中巴兩國經濟發展的共性,魯邁希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中,多次強調中國正在推進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這對巴林經濟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隨著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下降,巴林以及其他中東國家都在致力于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逐步降低宏觀經濟對石油產業的依賴程度。目前,巴林的石油產業在GDP中占比為20%,是中東國家中較低的。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過程中,金融產業、高科技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已經成為巴林經濟發展新的重要支柱,這些領域也將為中巴兩國未來進一步加深經貿合作提供廣闊市場和投資機會。
對于希望到巴林投資的中國企業,魯邁希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中國企業應該更多地了解中東國家的國情。這一區域的國家人均收入較高,社會相對富裕,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高。其次,中東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這些國家大多數都在經歷經濟轉型,希望中國企業更多地參與到這個進程中來,而不要將目光僅僅停留在石油和能源領域。第三,巴林非常看重電子商務、高科技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