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個時間點不尋常:西方對俄施壓持續不斷,美俄關系接近冰點,中俄元首剛剛結束上合組織峰會的會晤。在中俄合作的議題當中,金融合作將成為重要議題,中俄是否會聯手對抗美元霸權?能源領域將成為重要嘗試。
美元霸權越來越不合時宜,中俄都受其所害。美元霸權是二戰后由美國一手打造的,通過美元與黃金掛鉤,推動美元成為最具分量的世界貨幣。利用美元在貨幣流通、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中的優勢,逐漸形成了美元霸權。美元霸權的形成也使得美國牢牢把握了國際金融的主導權,享受鑄幣權的優越感和特權,即便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美國福利依然可以通過美元霸權盤剝其他國家而自身維持不變。隨著美國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美元霸權維護“一己私利”甚至是“損人利己”,美元霸權也從良性國際公共產品向負面國際公共產品轉型,已越來越不合時宜,中俄則日益成為美元霸權的受害者。
西方的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受損嚴重,美元霸權的影響顯著。自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美國主導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曠日持久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的國計民生造成了嚴重損害。2015年,受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影響,俄消費需求和投資雙雙下滑,零售額下降10%,資本投資萎縮8.4%,工業生產減少3.4%,失業人數達426萬,較2014年增加7.4%。俄羅斯緣何受損如此之深?由于能源出口是俄羅斯外匯的重要來源,而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打擊俄能源出口,導致油價持續走低、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經濟受此影響不僅實體經濟受損,經濟融資困難也大為增加,經濟復蘇乏力。
美國施壓促使中俄牽手,金融合作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中美俄三國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大國,三國之間的博弈促使戰略三角形成。美國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需要,對俄羅斯和中國不斷施加壓力,使得中俄相互借重的需求增強,促使兩國更加緊密合作,抱團取暖。面對美國的金融霸權,中俄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其一是中俄兩國貨幣匯率都面臨著美元的巨大壓力;其二是兩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中都受到美國的打壓;其三是兩國在“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戰略對接中需要實現本幣結算、融資的加強;其四是兩國能源合作也因美元霸權而深受影響而時有波動。
能源金融合作有望成為中俄聯手對抗美元霸權的試金石。能源合作歷來都是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重頭戲,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而中國是世界最為重要的能源進口國,無論是雙邊貿易的比例還是世界能源市場的比例,中俄能源合作都不容忽視。不過令人遺憾地是,由于兩國之前的能源合作大多并非利用本幣交易,這也就使得美元間接影響了中俄能源合作。更為重要地是,美國利用美元霸權可以影響國際能源市場的價格,使得俄羅斯的“石油美元”得不償失。正是基于這一現實,俄羅斯最近兩年開始有意識地逐步推行“去美元化”,增加了人民幣在兩國能源合作中的結算,增強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自主性。
基于中俄兩國在世界能源市場的重要地位,兩國在能源領域逐漸削弱美元霸權的影響并非沒有可能。
(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