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的去石油化改革終于來了。昨日,沙特內閣正式通過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經濟轉型計劃,但市場的反應卻是噓聲一片。在外界看來,沙特這份五年計劃與其說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倒不如說是安置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一顆不知何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雨后”綢繆
喧囂數月之久后,沙特終于在本周二正式出臺了規模龐大的2020國家經濟轉型計劃。這一計劃事實上是作為今年4月出臺的2030愿景規劃中的一項具體辦法而制定的,該計劃旨在保持原油產能的同時減少對石油產業的依賴,主要內容涉及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增加收入來源和大力發展私營經濟等。
沙特國務大臣穆罕默德稱,2020國家經濟轉型計劃涉及24個政府部門、包含543個具體項目、耗資2700億里亞爾(約合720億美元)。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沙特非石油收入將增長3倍至5300億里亞爾,削減政府水電補貼2000億里亞爾;創造45萬個非政府部門就業崗位等。
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幾經波折,去年更曾一度慘遭“腰斬”。在原油市場持續波動的背景下,以石油出口作為國家主要收入來源的沙特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今年早些時候,國際兩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和標準普爾先后調降了沙特的評級。上個月,穆迪也再次下調沙特的主權評級,理由是“油價下跌可能導致沙特信用顯著惡化”。麥肯錫更曾于去年底發表一份報告,對沙特的種種問題進行總結,并預測了未來十年沙特經濟迅速惡化的前景。
為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今年初開始,沙特便在副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的帶領下著手進行“去石油”的經濟改革措施的嘗試。
IPO隱患
當然,在沙特的這份轉型計劃中,最引人矚目的還屬全球最大國有油企沙特阿美(Aramco)的公開上市募股。根據沙爾曼此前預計,沙特阿美上市后市值會超過2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幾乎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的5倍。
在華爾街研究機構Bernstein看來,沙特現在決定IPO恰恰說明沙特政府預算赤字龐大,沙特阿美的上市實為補貼政府財政之計。據悉,由于石油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比高達90%,沙特甚至在去年創下了980億美元的巨額赤字紀錄。
與此同時,沙特阿美的這次IPO也被西方視為“定時炸彈”一般的存在。Bernstein分析稱,沙特這次尋求私有化國企的動作很可能給其他國企做出壞的榜樣。“石油市場的問題是,國企在私有化完成后將迅速擴張,從而導致市場需求比供應先耗盡。”
一旦結局印證了猜測,那么沙特阿美的上市將演變成一場為石油時代終結的前景而加快消耗石油資源的“陰謀”,這很可能會導致當前本已供過于求的油市出現進一步的過剩惡化,繼而加大市場波動。
不過,中國社科院西亞北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魏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沙特阿美此次股權轉移的分量是比較小的,不會給沙特石油產量帶來大幅波動。此外,目前來看其他海灣國家并沒有把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打算,因而也不存在大舉“跟風”問題。
王子“空想”
在未來的幾年內,可以相信的是沙特會竭盡所能將油價保持在合理的高位以維穩市場,人們也無需過度擔心沙特短期內對石油的大舉供應。魏亮指出,油價的波動向來是把雙刃劍,因而沙特在石油產量上向來有一個固定上限,不會輕易逾越。
目前,很多國際經濟分析師對沙特能否在短短五年內實現這一目標均表示懷疑。市場懷疑,這份由一位從未接觸過西方教育的王子親自操刀的轉型計劃,當真能令沙特阿美完美轉身成為兼具西方透明度和優良治理標準的上市企業嗎?
在魏亮看來,沙特這次的經濟轉型計劃其實是沙特副王儲自發的一項內政大動作,該計劃更可以被看做是進行改革的一個先行戰略信號,而非嚴謹的施政綱領。目前來看,沙特實現這一計劃目標的可能性不大。“結構轉型不僅涉及經濟,還涉及人的觀念、法律、與國際接軌等問題,沙特在這一方面其實不如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做得好,也不可能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得到解決。”魏亮稱。
對于沙特以外的國家來說,這種戰略的幼稚是另一個不受歡迎的動蕩和危險的源頭。但不管外界如何詬病,年僅30歲的沙爾曼正無比堅信自己能夠以個人意志改變國家現狀。只是,借用英國《金融時報》的話,這位雄心勃勃的王子無疑是莎士比亞筆下最為偏愛的人物類型,不過這部劇本恐怕難以喜劇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