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官網近日發布《關于山西融合環渤海地區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促進環渤海地區共同發展,發揮山西在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的應有作用。作為能源大省,山西提出促使從單純的能源生產基地轉變為輻射歐亞大陸的能源加工和集散中心,在全球煤炭資源流動與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意見》提出,加強環渤海地區能源領域合作,要發揮山西煤炭資源優勢,推進煤的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積極發展煤層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構建市場化服務體系,推出與國際接軌的煤炭價格指數,打造環渤海地區綜合能源基地。
山西地處“一帶一路”和京津翼協同發展兩大國家戰略交匯處。《意見》提出,山西要充分發揮貫通東西的區位優勢,立足于環渤海經濟圈西部門戶的區域定位,發揮陸路絲綢之路能源經濟帶與京津冀有效對接的橋梁作用。利用區位優勢和能源綜合產業優勢,將山西打造成為西部能源物資進入環渤海地區的倉儲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中轉站和能源交易中心,促使山西從單純的能源生產基地轉變為輻射歐亞大陸的能源加工和集散中心。
此外,《意見》還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檔次,建設文化旅游休閑基地;加強生態環境合作,建設生態綠色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山西非煤產業發展。
“山西山西,不東不西”。在2016年山西省“兩會”上,如何讓“不東不西”的山西“承東啟西”是政協委員們的建言熱點。政協委員們表示,應采取積極主動態勢,爭取國家戰略的山西融入,不能再與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失之交臂。
“此次《意見》的提出很及時,展現了山西主動開放和抓住機遇的意識和理念,是大勢所趨。”10日,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財經大學MBA教育學院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衛虎林說。
衛虎林表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山西需要更大力度的開放和融入。全面深化省際間多方面合作,有利于山西進一步承接產業轉移和優化產業布局,有利于推進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亦有利于山西盡快走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