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作為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將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產業,促進產業升級。
如果做一個概括,能源互聯網可以描述為"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它能全面消納各類能源、提升清潔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全面接納各類負荷、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實現區域內電力資源的協調互補和優化配置。
從電源側看,新能源在全國15個省區已成為第二大電源,冀北、甘肅、蒙東、蒙西新能源裝機比重均超過30%。大規模清潔能源的進一步開發,意味著對于"源-網-荷"高效協調、電網配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需求側看,分布式能源、智能微電網、智能樓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呈現多源、互聯、智能、泛在的新特征,要求能源網絡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入融合,實現分布式清潔能源"就地收集、就地存儲、就地使用"。
我國全面規劃建設能源互聯網的基礎和條件已經基本具備。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倡導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并迅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同和回應。
同時,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積極布局能源互聯網相關領域,對能源、經濟、環境、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對構建能源互聯網已有比較清晰的思路和舉措。特高壓電網建設取得重大發展,智能電網研究和實踐取得重大突破,無論是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設備研制,還是標準制定、工程建設、實驗能力建設,已頗有成效。
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下,制造企業應該如何抓住這個機會?
首先,應該深度融合新興信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從過去單純"賣產品"的方式,向EPC總包"交鑰匙"工程轉型;從開發投資建電站向運營電站收電費"賣服務"轉型。正泰所做的嘗試是,深度融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用下一代IPv6互聯網技術,引領能源互聯網建設;采取智能化電站管理,在線實時對光伏電站進行數字化監測和對逆變器、匯流箱、電池組件等關鍵設備運行效率、故障發生率等主要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等。
同時,企業還應把目光投向全球。加大全球資源整合,開展海外能源投資合作,借助海內外融資平臺;充分發揮國際技術力量,開展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構建全球研發體系,這也是正泰當下和未來的重點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還可以借助"外力"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新能源+"綜合體的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