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長期低迷,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各成員國收入銳減,經濟增速、商業環境和主權信用評級等指標也面臨下行壓力。一些國際機構和分析人士也表示,油價低迷給海合會國家帶來明顯的挑戰。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日前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說,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逾50%,在此背景下,海灣國家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標普調降了巴林和阿曼的主權信用評級,對巴林和沙特的評級展望為負面。
全球信用保險公司科法斯近日表示,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和阿曼6個海合會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今年預計增長3.4%,遠低于2000-2011年期間5.8%的平均年增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也顯示,由于油價暴跌,今年海合會國家的整體財政收入將比去年驟減至少3000億美元。標普分析師卡里姆·納西夫指出,海灣國家石油收入銳減直接導致政府財政支出緊縮,尤其是對大型項目的投入大減。在海灣國家從事基建的公司面臨的經營環境也開始惡化,影響融資能力。
而在迪拜,近兩年一直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也進入調整期。標普預計,2015年內迪拜住宅價格將同比下降10%-20%。但是標普相信,海合會國家和地區政府目前在竭力維護公共部門的大型投資項目預算,以保障經濟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油價短期內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鑒于此,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地區主要產油國正在通過各種刺激措施抵御“低油價寒冬”,包括動用財政手段和巨額外匯儲備,同時也采取降低融資門檻、緊縮項目投資規模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