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綠色發展報告NO.1(2015)》今日在京發布。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用水量臨近倒“U”形曲線下行拐點,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
據報告統計,中國工業企業用水狀況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80年,工業用水量從24億立方米增加到457億立方米,增長了18倍;工業企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例從2.3%提高到了10.3%,提高8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改革開放之初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工業企業用水量仍然呈現快速上升態勢,但增長速度放緩。1980~1997年,工業企業用水量從457億立方米增加到1121億立方米,增長了1.45倍;工業企業用水比例從10.3%提高到了20.1%,提高近10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1998~2010年,中國工業企業用水量進入高原期,工業企業用水量基本穩定在1300億立方米左右,工業企業用水比例保持在20%~24%。
第四階段,2011年以來,中國工業企業用水量開始越過倒“U”形曲線的下行階段拐點,工業企業用水量和用水比例都出現下降趨勢。2011~2013年,工業企業用水量從1462億立方米下降到1406億立方米,工業企業用水比例從24.0%下降到22.7%,下降了1.3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這一趨勢符合發達國家工業用水在上升到一定階段后可能轉向穩定甚至下降的一般規律。這說明中國工業企業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報告還指出,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呈上升態勢,企業能源消費趨于集中,這種現象近期是無法改變的。
中國八大高耗能產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約為6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耗最多,且增長最快。
對此,報告建議,中國應借鑒歐美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根據國情適當地向企業征收能源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