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下調了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特別是IMF最近一次下調,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已經低于去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實際值。我們的外需形勢不容樂觀。”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司長高杲日前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宏觀經濟形勢發布會上說。
上半年宏觀經濟各項數據已經發布,部分指標下行趨勢明顯,但結構性指標呈現新亮點,用辯證思維抓住矛盾關鍵,才能收獲信心、增強動力。
“六穩”壓舵穩定大局
發布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用八個字概括即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穩’,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理解。”李樸民分析說。一是增速穩,上半年GDP增長7%,與全年的預期目標一致,一二季度的增速都是7%,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二是消費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5%;三是物價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四是就業穩,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五是農業穩,全國夏糧總產量比去年增加了447萬噸,增長3.3%;六是收入穩,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繼續快于GDP增速。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經濟運行中的“兩難”問題增多,考驗著宏觀調控的智慧與勇氣。增速、消費、物價、就業、農業、收入等六個方面的相對穩定,構成了穩定中國經濟大船的壓艙石。
例如,從全國的工業生產增速來說,已連續三個月實現回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其中4、5、6月份分別增長了5.9%、6.1%和6.8%,呈加快回升的態勢。6月份,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26個行業的增速比5月份有所提高。占工業比重一半左右的東部地區增長平穩,有力支撐了全國工業的增長,西部地區工業增長速度也比較快,其中重慶、貴州的增速都在10%以上。
“六進”優化蓄力起航
穩中求進,“進”在何方?
在李樸民看來,當前的“進”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經濟回升勢頭良好;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是改革取得突破;四是開放步伐加快,三大戰略扎實邁進;五是創業創新亮點紛呈;六是民生持續改善。
從增速上看,在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上半年部分經濟指標從二季度以來逐月企穩回升。近幾個月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加快,4月份增長5.9%,5月份增長6.1%,6月份增長6.8%。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與1至5月份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實際增長10.2%,6月份增長10.6%,增速也在逐月加快。另外,6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增長了2.1%。
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高于整體工業4.2個百分點。“技術含量高和轉型升級相關的產品產量增速比較快。”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李云卿說。比如,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3倍,鐵路機車增長了91%,智能電視、城市軌道及車輛、太陽能電池、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也實現了25%以上的增長。
從三駕馬車的結構上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結構上看,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到了49.5%,繼續超過第二產業。另外,信息、旅游、休閑等服務消費穩中趨旺,節能減排也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9%。
李樸民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新突破,取消和下放了139項行政審批事項,投融資、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穩步推進。創新創業在“互聯網+”潮流下向更廣闊領域拓展,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規上企業的收入同比增長10.8%,利潤同比增長20%。民生領域的投入繼續增加,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
壓力不減信心不減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國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后,經濟增速會出現回調的過程。”在高杲看來,我國經濟結構處在深度調整中,經濟增長的動力處在深刻轉換中,體制機制處在深刻變革中,“這個階段,經濟增速會放緩,而且這個過程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對此,李樸民也有相似的判斷——全球經濟在后經濟危機時代弱勢復蘇,美國貨幣政策走向、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地緣政治沖突等新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需求較弱、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工業生產和價格仍比較低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著較多的困難,財政收入和穩崗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問題也較為突出。
壓力不減,信心不減。
“關鍵是要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說,“接下來,我們要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包括‘7+4’重大工程包等等。另外,三大戰略也需要很多項目的支撐。我們要抓緊推進這些工程的開工和建設,充分發揮投資效應。”
對于下一步宏觀調控的方向,高杲表示將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做到靈活施策、精準發力,相機預調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