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15日),央行發布消息稱,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準,任命連維良、史耀斌、張曉慧、田國立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朱之鑫、胡曉煉、馬建堂、胡懷邦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現任貨幣政策委員會經濟金融專家委員錢穎一、陳雨露、宋國青的任期已滿,經國務院批準,任命樊綱、黃益平[微博]、白重恩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公開資料顯示,樊綱現年63歲,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
這是樊綱第二次成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此前的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他也一直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樊綱在近日出席一次公開活動時表示,經濟調整至少需要6~8年,最快明年觸底后年結束。他認為,當下的產能過剩還疊加了2008年刺激的遺留問題,再加上各種緊縮性政策遲遲沒有退出,清理起來就比較困難。包括房地產限購、20%的銀行存款限制、3%的利率成本等,與世界相比,很多國家利率為負,但是中國利率依然是3%,有各種貸款限制和財政支出的緊縮性政策。
央行網站資料顯示,樊綱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暨“過渡經濟學”。著有《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改革的政治經濟學》。論文集《走進風險的世界》和《發展的道理》等。
黃益平,現年51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他近日在財新網的專欄中撰文指出,不能簡單地把經濟增長乏力的責任推到金融部門身上。風險上升,金融收縮,這是合理現象,反之才不合理。金融不能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問題往往不在金融機構本身,而在金融的環境,比如利率與信貸管制、與國有產權相聯系的軟預算約束以及對非國有部門的融資歧視。
央行公開資料顯示,黃益平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政策、國際金融和農業發展。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并出版了四本學術著作,包括《中國的農業改革》、《沒有奇跡的增長》、《摸著石頭過河的最后幾步》和《應用數量經濟學》。
白重恩,現年52歲,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數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他在近期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地方政府采取了特惠模式高度相關。在這種模式下,地方政府通過提供各種便利資源給選定的企業,以促使企業成長。由于能夠從企業收益中獲益,地方政府有動力選擇為效率更高的企業提供服務。時至今日,這種模式不再可持續,政策制定者現在希望通過改革最終過渡到普惠制度。但是,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應當提防兩種模式過渡期間可能出現的空檔期。
央行公開資料顯示,白重恩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經濟增長和發展、公共經濟學、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國經濟。目前擔任國際經濟學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巴塞羅那經濟研究生院科學委員會成員,《世界銀行[微博]經濟評論》等國際期刊編委,《經濟學報》副主編等。
此次調整后的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包括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以及委員14人,分別是國務院副秘書長肖捷;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易綱;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統計局局長王保安;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微博]主席肖鋼;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田國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教授樊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白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