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廣西積極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將東盟國家創新合作資源“引進來”。
總部設在廣西的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圍繞現代農業、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發展各國的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加入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目前網絡成員已達1228家,其中中國成員825家,東盟國家成員403家。
中國今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強調要加強與沿線各國的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同東盟國家開展雙邊技術轉移,目的在于推動先進適用技術轉移,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創新區域一體化發展。2014年的中國-東盟技術對接洽談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215家企業和機構,促成26個項目簽署協議,合作金額逾1.4億元人民幣。
“通過需求挖掘、預對接、面對面對接、后續跟蹤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可為中國和東盟雙方企業的合作提供便利。”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劉建宏說,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與東盟的科技合作,特別是在技術轉移領域的合作將迎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