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501億元,排名全國第29位。“賬面”不好看的背后是好看的能耗下降數字:河北省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壓減過剩產能目標任務。河北在發展的指導思想上不再為GDP排位糾結,上下形成了“寧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的共識,這種做法值得肯定。
GDP排位歷來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為它是最直觀體現各級政府“政績”的指標,因此長期以來也是各級政府負責人的沉重“包袱”。提到節能降耗,便會產生“產能壓下去,產業怎么辦;增速降下去,發展怎么辦”的憂慮。一些過剩產能在當地往往都是“當家產業”,壓減過剩產能不敢動真的、碰硬的、來實的,容易出現“上動下不動,頭轉身不轉”的現象。更有甚者,少數地方為了追求所謂的引資項目量,對過剩產能項目“上街不要,下街瘋搶”,往往使國家宏觀調控效能大打折扣。
誠然,壓減過剩產能,支柱產業壓下去了,而新興產業培育又需要一個過程,有可能出現產業“斷檔期”,但這畢竟只是一種“陣痛”、“短痛”。轉型再造,有舍有得,從長遠發展來看,利大于弊。
經濟轉型,產業發展,首要的是不再為GDP排位糾結,從理念上徹底轉變過去那種“數字出政績”的錯誤觀念。而是要從地方實際出發,從關系民生的問題入手,著力加強創新驅動,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