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邊經貿有幾個爭議話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美國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限制和中國企業赴美投資遇到瓶頸限制即為其中之一。4月23日至26日,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坎托訪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坎托時,再呼吁希望美方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特拉維斯·埃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中美雙邊投資的障礙除了語言距離之外,主要是投資規則的差異,而這正是談判中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要解決的問題。
美企考察京津冀
美國州縣層面與中國企業的投資合作其實比較熱絡。加州是美國對亞洲出口額最大的州。2013年,加州對亞洲地區出口70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對中國為164億美元,而電腦及電子產品占到31%以上。
長相酷似美國影星布拉德·皮特的南加州橘子縣眾議員特拉維斯·埃倫是第一次來保定。他率領4家高科技企業訪華,作為期一周的投資環境考察。
4月17日,埃倫在去保定考察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近年來有許多中國民企赴加州投資,他所做的正是促進雙邊投資的工作。
河北省保定市是埃倫考察中國的第一站,然后他要去天津。
將第一站選在保定市的原因是,那兒有正在建設中的白石山中美科技創新園。
該創新園是中國科技部和美國白宮科技政策委員會共同推進的項目,總投資350億元左右,重點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生物醫藥、現代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研發園、制造園等。
“這個項目才剛剛起步,還在建設階段。”埃倫說,這里有大把的機會適合以高科技為主的加州企業前來投資,擴大市場。
自2012年冬季開始,中國多地現霧霾,而京津冀成為大氣污染重地。
“洛杉磯曾經也是如此,但我們現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埃倫說。
上世紀40年代,洛杉磯也遭遇大氣污染,被稱為“煙霧之都”。經過長達近40年的治理以及嚴格執行煙霧清潔計劃,洛杉磯恢復了藍天碧水。
“我們正是為此而來。”埃倫說,“我們有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包括政策和技術。”
也正是因為曾經有過慘痛的污染教訓,很多加州企業在治污方面頗具技術優勢和經驗。
此次跟隨埃倫來華訪問的4家加州企業中,有一家的專長就是大氣污染治理。“這是諸多加州企業的一個代表。”埃倫說,而白石山中美科技創新園的初衷就是為中國治污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
“但這僅僅代表機會。”埃倫并沒有把話說得十分絕對。他坦言,中美兩國的投資環境除了語言和距離之外,還有規則的差異。
“中美投資保護協定的談判和實施將有助于解決這些規則差異。”埃倫說,“這對有利于擴大加州和中國的雙向投資。”
學會了解并購企業
中國對美國投資增幅近年增長較快。以加州為例,2012年中企在加州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達73億美元,到2013年則翻倍至141億美元。
但中國投資在美國吸收外資總量中,占比不到1%,只是一點毛毛雨。
李克強所言“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提供公平環境”,在中國企業看來是要求美國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在審查并購時要更加透明。
這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
“其實,CFIUS的成立不是為了抵擋外資進入,恰恰相反,是為了促進外商投資。”美國舊金山大學商學院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楊小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CFIUS由9個部門組成,與美國總統有直接關系。CFIUS的審查范圍明確限制在國家安全風險領域,不考慮經濟風險等經濟因素,側重評估外國公司的背景、被收購美國企業資產、客戶性質以及交易本身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等。
由于美國相關法律對“國家安全”未給出明確定義,CFIUS在審批過程中具有一定裁量權。
這也是為何華為并購3Com、中海油收購尤尼科、三一重工旗下羅爾斯公司收購美國4個風電場項目碰壁鎩羽的原因。
楊小華說,基本上軍事、能源和前沿技術這些領域,外資很難進入。由于涉及國家安全,CFIUS在某種程度上必須維持一定的不透明性。
但這不代表CFIUS將所有的外資都擋在門外。根據統計,無條件通過CFIUS審查的外資并購,占比高達95%以上。
“這些年,CFIUS其實在做反思。”楊小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2005年中海油收購尤尼科時,雙方其實都沒有準備好。
中海油當時宣布的競購額是185億美元,數額巨大,又是央企背景。而美國人懼怕被控制能源資源,當地的企業抱團前去游說議員,拒絕被帶有政府背景的中國石油巨頭收購。
2012年,當中海油再以151億美元發起對尼克森公司的收購時,CFIUS發放了通行證。
包括雙匯收購美國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安全其實被認為跟國家安全相關。但通過聽證會論證之后,美國分析認為中國市場巨大,對美國企業有利,于是這場并購也達成了。
“中國企業需要學會借助民間渠道,去跟美國企業、社區、所在地的議員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習慣、規則和就業需求等訴求。”楊小華說,這樣投資和并購通過審查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