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IPO重啟已指日可待,資產優良的內地企業可望順利通關上市,但仍有一些企業主動放棄這一機會轉道海外上市。內地房地產、互聯網及部分科技企業熱衷于海外上市的現象,引起市場人士的疑惑和擔憂。
美股市場可能迎來新一輪中國股融資潮
從事主題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的光谷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近兩年內地房地產企業赴港上市潮中的第三家。光谷聯合此次全球招股共發行10億股,以底價0.83港元/股價格發售,集資額8.3億港元。
赴港上市的光谷聯合只是近些年眾多海外上市房企中的一個。除此之外,陽光100置業、綠景地產、青建發展等內地房企都通過各種方式在海外上市。中原地產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家企業發布海外融資計劃或意向計劃,合計融資額逾650億元人民幣。
比房企更加熱衷海外融資的是互聯網企業和科技企業。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對外宣布,擬首次公開募股地點確定為美國。市場人士預計,阿里巴巴融資規模將比較大,可能創下全球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超過目前最大融資規模的Facebook。
此前,京東商城、新浪微博也提交了赴美IPO申請,京東商城擬融資15億美元,新浪微博計劃籌資5億美元。更早上市的去哪兒網、58同城等IT企業分別登陸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一些中小科技公司也積極將上市眼光投向海外,總部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商瀾起科技去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額為7100萬美元,開盤后便股價大漲。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上周,河南藍天燃氣等3家企業被終止審查。投行人士分析,除業績下滑外,不排除一些企業自愿分流去海外上市融資。其實,今年以來,已經有21家企業終止審查。證監會也發布消息表示,首發企業可以自愿選擇上市地,鼓勵企業選擇在新三板掛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共有63家中國企業實現IPO,其中,15家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額合計27.26億美元,主要分布于中國香港、德國和美國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股市場有望在今年迎來聲勢浩大的新一輪中國股融資潮。
多因素推企業“出海”
針對新股發行重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證監會日前公布《中國證監會完善新股發行改革相關措施》,開出一個綜合“藥方”,就老股東惡意套現、不合理定價等問題“對癥下藥”,體現市場化導向。
隨著配套文件的制定完善,IPO開閘在即,但仍未能阻止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步伐。首先在于國內上市的高門檻嚇跑了企業。最受中小科技企業歡迎的創業板,修改后的IPO準入條件降低了對首發公司的財務要求,但很多科技、互聯網等“輕資產”企業仍難以達到創業板上市標準。
其次,相對國內,海外上市手續更加簡單快捷,門檻更低。我國A股實行審核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要經過材料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問核、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后事項審核、核準發行等十多道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以及證券公司、律師機構、財務會計等中介機構參與。
武漢一家計劃上市企業的老總李勇對記者說,在國內上市,程序相當復雜,排隊時間很長,對于企業而言各種成本很高。而美國是注冊制,其步驟只包括組建顧問團隊、完成盡職調查、注冊審批、促銷路演和定價上市,非常受科技企業歡迎。
李勇說,相對于歐美國家,我國創投、風投起步較晚,海外PE等投融資中介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在創業企業的起步階段就給予支持,從創業融資到上市的全程都有海外資本的參與,海外上市是必然選擇。
IPO改革步伐還需加快
目前,IPO財務自查已基本完成,然后要進行核查,為新股發行“開閘”打通最后關節。市場預期IPO最快將于4月重啟。申請IPO排隊候審的企業已共有近600家,積壓現象較為嚴重,在較長時間內難以輪到新申報企業,受此影響,企業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或海外發行上市將更為常見。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法制化程度仍較低,可以借鑒美國注冊制的長處和優勢,介入中國式的適當行政干預,以確保向完全注冊制的逐漸轉軌,監管層不再對發行人的盈利性、成長性及投資價值進行實質性判斷,也將不干預IPO定價及IPO節奏。董登新表示,過去對IPO企業發行地采用行政手段配置,而投資者有炒小、炒新的特點,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市場人士呼吁,既要鼓勵企業赴海外上市,也要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讓企業安心在國內融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