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吸引外國投資規模,韓國在2003年提出了經濟自由區設想,并先后設立了8大經濟自由區。截至去年,韓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資開發商已投入約540億美元用于經濟自由區建設,共吸引外資近80億美元。韓國政府計劃再投資720億美元,在2022年之前完成8大經濟自由區建設,吸引外資目標設定為200億美元。
韓國政府在經濟自由區選址時也充分考慮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大多數經濟自由區都擁有自己的港口,其中釜山港與光陽港就位于全球干線航路上。而仁川經濟自由區還擁有貨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二的仁川國際機場。韓國政府在仁川機場的建設上突出強調樞紐城市以及航空和物流產業的發展,明確提出要以仁川機場為中心,建設物流網絡。目前,由韓國建設和交通部規劃建設的仁川國際機場物流園區一期建設已經完成并正式投入運營。
韓國政府規定,入駐經濟自由區的外國投資者將享受一系列的政策優惠:在盈利之后的首個3年期內,外資公司享受所得稅全額免除、之后兩年再減免50%的待遇;進口固定資產關稅在入駐5年內也將全額免除;在經營過程中享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比普通公司承擔更少的義務;在廠房建設、土地租賃、技術研發和發展方面,享受國家財政支持。
經濟自由區還取消或放寬了對外商投資的各種限制:一是放松政府管制與加強行政支持。經濟自由區內開放教育、醫療等服務行業;實行外匯制度自由化,允許主要的外國貨幣在經濟自由區內自由使用;允許外國廣播電視進入。二是改善外國人居住環境。在經濟自由區內,政府除了建設大量綠地與休閑娛樂設施外,還在政府服務中使用英語,并建立國外高校的分校,引進國外的醫療機構等。
韓國政府不斷推出政策,持續為企業在經濟自由區的經營活動松綁。去年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了《經濟自由區域特別法修訂案》。根據修訂案,企業為在經濟自由區開發而設立特殊目的法人(SPC)時,出資比率由原先的100%降低至50%。此舉將給因資金短缺而陷入開發困境的一些經濟自由區注入活力。另外,因簡化項目計劃而遞交的項目變更申報程序,從申請至通過的時間將由8個月縮短至5個月。該修訂案將在今年上半年實施。
雖然通過10年的建設,韓國經濟自由區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目前還面臨著開發和引資不均衡的難題。開發方面,據韓國國會產業通商資源委員會近期公布的資料,韓國8大經濟自由區的98個分區中,目前只有19個分區完工,33個分區處在施工階段,而剩下的46個分區至今仍未制定任何施工計劃。即使在開發程度最高的仁川經濟自由區中,也有9個分區仍未制定好施工計劃,占該區分區的1/3。這一現象引發韓國社會對韓國政府對經濟自由區結構調整遲緩的指責。
引資方面,外國人直接投資分布不均衡的現象更為嚴重。2004年以后的近10年來,投資額的63.4%都集中在仁川經濟自由區,達到了49.3億美元;釜山及鎮海經濟區占15.9%(12.4億美元),光洋灣經濟區占10.9%(8.5億美元),新萬金群山經濟區占7.9%(6.2億美元)。而剩下的大部分經濟自由區還不到整體的1%,顯得微乎其微。
根據韓國現行法律,如果被指定的經濟區域未在3年內實施開發,那么該經濟區的開發計劃就要被終止,即未制定施工計劃的經濟自由區面臨被取消的危險。因此專家指出,在如此緊迫的情況下,韓國有必要對經濟自由區結構作出大的調整,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破解開發和引資不均衡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