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引發強烈關注,各方期待明年如何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穩中求進”促改革。經濟之聲就此采訪了多位經濟學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一一來解讀。
對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在明年的經濟工作中可能有怎樣的體現,多位經濟學家認為,改革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最大亮點。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在改革和發展兩個目標里面,側重點恐怕是改革的目標,而不是發展的目標。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以往基本上是把改革作為經濟工作中的一個部分來看,明年可能就是改革它會貫徹到很多方方面面,雖然是一個全方位的改革,但是重要的一個就是會對于重點需要突破的改革領域、改革方案進行原則性的一些說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杰認為,三中全會計劃有300多項,大多數的改革在明年經濟工當中得到一定的體現,第一個就是政府轉變職能,第二個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為,第三個就是民間資本投資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體現。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認為,金融領域改革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地方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等非傳統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多發展空間,也會促進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部改革。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的預測是,財政在新型城鎮化和高新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將加大,以助推經濟進一步轉型,預計明年的財政政策偏積極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李雪松預計,明年將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的實施范圍;同時將完善、支持服務業的發展;另外還會采取多種措施逐步化解地方債務的風險。
至于明年的經濟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將有怎樣的新內涵,陳永杰指出,12月3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明確,明年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劉元春認為,盡管提法與去年一致,但是內涵將發生變化。“進”對應的是從局部改革變成全面改革,穩增長將更多地體現在收入分配、物價、居民就業等方面。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因為經濟下滑的壓力比較大,明年還是要注重 “求進”,但是,“求進”的途徑必須變,應該是輕投資、促消費、重民生。
至于明年的經濟增速多少才合適,有三種觀點比較突出。
第一種觀點是,明年的增速可能不會變。陳永杰指出,近期的霧霾引發經濟增長的反思,7.5%的目標可能不會變,今年的目標可能可以達到7.6%、7.7%,那么明年的話還是要保持7.5%的上下一點比較合理,總體還是可以,但是今年的霧霾那么嚴重,特別是這幾天霧霾給人們警醒,我們的經濟速度確實不能太快。
第二種觀點是,明年增速調低的可能性比較大。經濟學家馬光遠的建議是,明年應該下決心淡化指標要求,GDP增長是不是會成為一個強制性的目標有待商榷,各級政府貫徹改革舉措,給一定的積極性,當然指標要定的低一點,不要給他們有太多的發展方面的壓力,同時指標能不能指定性的指標變成指導性的指標?如果說2014年真的要定指標的話,跟去年持平可能已經是一個偏高的指標。
第三種觀點是,明年的增速應該上調。袁鋼明認為,明年至少要保持7.5%到8%之間,有高增長的目標才能倒逼經濟轉型,如果真心實意的態度過高的投資比重的話,增長目標就能定的高一點,為了實現一個增長高的目標,就必須要結構過高的投資比重要降下來。
對于明年經濟工作中,將有哪些民生保障措施值得期待,劉元春更看重的是,就業、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陳永杰認為,收入分配和房地產改革應該成為明年民生保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