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實物交割鐵礦石期貨將于10月1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這是中國期貨市場助力行業爭奪鐵礦石定價話語權的關鍵一步。首批上市7個月份合約,交易門檻約在7680元。
首批上市的7個合約分別為2014年3月份到2014年9月份交割合約(I1403、I1404、I1405、I1406、I1407、I1408、I1409),大商所昨日公布的合約掛盤基準價顯示,除了I1405的基準價為960元/噸外,其余6個合約的掛牌基準價均為950元/噸。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付陽指出,鐵礦石期貨合約掛牌基準價略低于現貨價格,因此首日出現高開高走的幾率較大。“預計I1405合約首日的運行區間在1000-1020元/噸”。
據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鐵礦石期貨合約最小交易單位為每手100噸,上市初期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5%,漲跌停板暫定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上市首日漲跌停板幅度則為掛牌基準價的8%。按照期貨公司加收3個點保證金的慣例推算,首日要參與鐵礦石期貨合約的交易需要動用7680元左右的保證金。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鐵礦石作為僅次于原油的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以此為標的的期貨合約上市將顯著提升中國期貨市場容量,并為國內企業構建起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平臺。2009年之后,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破裂,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山將原有的年度定價改為季度定價,甚至更改為短期的指數、現貨定價,而主要的指數定價均為外資機構所編制。
目前,超過90%的海運鐵礦石按照普氏指數定價,而該指數較大的波動性曾引來不少中國鋼廠的質疑。實際上在目前的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交易中,有30%~40%的客戶來自中國內地,市場需求旺盛可見一斑,但由于境外衍生品市場風險較高,且中國企業對其監管機制不太熟悉,不少有套期保值需求的國有鋼廠并沒有參與境外市場的交易。